2024年06月17日

第A04版:

提升基层治理中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

费蕙蓉 郑鹏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靠群众工作起家,同样要靠群众工作实现长期执政。”重视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善做群众工作是党的看家本领。群众工作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是需要着力提高的“第一能力”。基层治理是直接面对群众的一线工作,首先考验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迫切要求提升基层治理中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

一、当前基层治理中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理念不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变化

当前,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趋向多样化,客观上增加了群众工作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新时代群众工作应转变观念、改善方法。实践中,少数领导干部开展群众工作时仍固守命令服从式思维,以传统单一、单向方式为主,惯于把人民群众当作被领导的对象,存在“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多、主动解决群众需求少”“替民做主多、为民办事少”等情况。这种单向式的“行政化”和“一刀切”的工作方式无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也不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影响群众工作的推进和开展。

(二)工作方法单一、工作能力不够

一是调查研究、深入群众的能力不足。在中央部署要求大兴调查研究形势下,越来越多领导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但也出现了调研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现象,无法全面真切了解群众思想、生活和需求;二是与群众沟通交流能力不足。部分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难以实现与群众的有效沟通,常出现“与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新媒体时代,个别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沟通方式限于传统的交流方式,较少利用网络、媒体等新形式;三是群众感召力与凝聚力不足。个别干部在工作中重实绩轻思想,重业务轻党建,忽视调动群众积极性,难以凝聚群众的共识与力量,出现“天天与群众面对面,却无法与群众心连心”的窘境。

(三)对群众缺乏真情实感,无法取得群众信任

个别领导干部仍存在群众意识淡薄,对群众缺乏温度、热度。具体如下:一是担当意识不强,缺乏为人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责任担当;二是对群众缺乏同理心,难以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三是工作作风不够踏实,仍然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甚至独断专行,听不进群众意见,给群众造成疏离感和心理反感。

二、多措并举,提升基层治理中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一)树立正确的态度和明确的姿态:对群众有感情,把群众当亲人,替群众办实事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让群众看到自己敢于正视并解决问题的决心,看到自己拜群众为师向群众求教的襟怀,看到自己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行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领导干部当亲人,真心实意关心群众,群众才会拥护和支持党和政府。

(二)把握新时代群众工作特点和规律

社会阶层、利益格局、思想观念、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给群众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难题,也对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多元、群众诉求更加多样、群众工作环境更加复杂,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多做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真切感知前沿性创造性实践。比如,互联网上聚集了10亿多网民,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培育良好的媒介素养,掌握互联网话语方式,不打官腔、踏踏实实与群众“唠家常”,与舆论话语方式处于同一频道,共鸣感就强了,善于跟广大网民打好交道,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用好互联网这个新时代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走好网络群众路线。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聚集了大量新就业群体,包括网约车司机、外卖送餐员、快递员、视频网红、带货博主等,领导干部要主动了解这些新就业群体的工作规律、职业规划、利益诉求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畅快高效地沟通,赢得信任。

(三)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能由党员干部包办一切。要深入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人民群众不仅是浩瀚的力量之海,也是浩瀚的智慧之海,要真心拜人民为师,诚心向人民学习、虚心向人民求教,从人民群众的真知灼见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灵感、推进发展的思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不能因为与既有的政策要求不符,就不加分析地简单否定,要有逆向思维,多问为什么,以此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启发新思路,找到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切入点。

(四)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1934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的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永远做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既认识到以人民为中心是党性要求的根本立场,又注重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课题组调研中发现,凡是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都是将维护群众利益、提高群众收入作为首要任务的村,村党组织的公信力、号召力、凝聚力也是最强的,党建引领的作用才能实实在在发挥出来。要通过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推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中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上来,使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

(五)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依法保障群众权益,解决利益冲突

在基层治理中,群众的诉求绝大多数是利益诉求。随着社会阶层结构日趋多元、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利益群体的划分愈加细致、多变,群众的利益矛盾和冲突随之日趋复杂化。面对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领导干部唯有依照法律法规去界定权利和利益边界、依法解决利益纠纷,才能做好群众工作。因此,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政策素养非常重要,不但要了解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还要了解民法典中规定的公民法人各项人身权、财产权,熟练掌握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党和政府各项政策,在处理群众利益诉求时才能有理有据、合法合规,在合法基础上才能正确把握合情合理的尺度。比如,调研中发现城市的物业管理服务领域是一个矛盾多发地带,因为涉及到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的服务合同关系、业主之间的物业共有和共同管理的物权关系、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商品房买卖关系和售后服务等,在房屋质量、物业费收取、车位出售出租、业主邻里关系诸方面均容易引起矛盾冲突。对城市基层组织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来说,不了解民法典物权编关于业主共有部分的界定、不了解物业管理立法的各项规定,就无法厘清如此复杂的利益关系,群众工作也无从下手。

(六)切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

首先,踏踏实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绝不能“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拍几张照片即收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对这些花架子的辨识能力很强,也极度反感;其次,学会与群众对话。面对群众,假话、空话、满话、大话不能说,穿靴戴帽的话、套话少说,要说实话,说透明的话,要打开天窗说亮话,话语的透明一定程度上可以压缩猜忌、片面解读的空间,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最后,说话要考虑话语传递内容的“时度效”,因为工作行为方法措施都是动态的,话语传递的内容同样也要是动态的,这样才能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才真实可信,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文系2023年度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成果,作者单位:淮北市委党校

2024-06-17 费蕙蓉 郑鹏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66426.html 1 3 提升基层治理中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