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7日

第A04版:

长三角一体化下的 安徽文旅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刘倩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党中央印发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文旅融合发展,2019年沪苏浙皖四地文旅部门主导成立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进入“第二个五年”,长三角文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也在不断走向纵深,覆盖全域。以文旅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推动破解更深层次问题,提升发展质量和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地支撑服务国家战略,发挥经济增长极,成为长三角地区文旅融合、协同发展的重大任务,同时也为区域内的文旅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发展机遇。

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安徽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

2022年8月,安徽省制定《安徽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文化旅游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使我省成为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具有徽风皖韵文化特色的一流旅游目的地,基本建成创新型文化和旅游强省”。2023年7月,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彰显徽风皖韵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的意见》,提出构建“一区三圈四带”总体发展格局,进一步明确安徽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2024年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要点》中更是强调,要“扎实做好文化铸魂、文化挖掘、文化供给、文化产业、文化传播大文章,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面实施高品质旅游强省‘六大工程’”,安徽集全省之力,正在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十三五”规划末,安徽省建成了一批精品景区、精品线路、新兴业态,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行、旅游演艺、夜间旅游等文旅融合发展新形式不断涌现。合肥、芜湖入选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黟县、霍山县等5个县(市、区)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半汤温泉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亳州荣获首批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4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增强。全年接待国内游客8.48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510亿元,均超过2019年发展水平,恢复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旅游对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等贡献率超过 80%,对餐饮、商业等贡献率超过 40%,从业人员占全省就业总人数的10%以上,已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安徽虽然全域进入长三角,但是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基础等都与沪苏浙存在较大差距,自身文旅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首先,从旅游产品供给来看,我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黄山、九华山、徽州古城等,但这些景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特色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升级速度相对较慢,难以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其次,在旅游服务供给方面,部分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如交通、住宿、餐饮等,无法满足游客的高品质旅游体验需求,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旅游市场营销和推广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旅游营销体系,旅游宣传力度不足,导致旅游知名度相对较低。再次,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不高,如与文化、体育、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未能形成产业链和集群效应,从而降低了安徽省旅游供给的竞争力。

此外,在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安徽文旅发展必须解决客源能否从江浙沪分流到安徽以及如何分流的问题。旅游的本质是人的流动。而人的流动最突出的一个作用就是消费能力和产品供给资源禀赋之间的自然匹配。安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充分发挥其真正价值,需与旅游消费相融合。江浙沪地区,尤其是上海,具备强大的消费能力,两者结合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江浙沪旅游业的发展空间相对受限。黄金周期间,上海、杭州、南京等各大旅游景点多年连续爆满的现象足以证明这一点,导致游客的旅游体验难以保障,同时也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较于远距离来旅游的散客,江浙沪皖当地居住的四个群体更易分流,针对他们开发的休闲度假游、中小尺度区域游可能更具有市场,如何开拓这部分客源需求,产生更多客流同样值得认真研究。另外,如何优化安徽与江浙沪旅游资源组合结构,提升旅游资源的聚集效应,也是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二、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文旅融合发展建议

(一)培养特色品牌,推动旅游产品系统的文化创意化与特色化。一是充分挖掘安徽的文化旅游资源,如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商业文化街区、文化创意公园等形成独具皖风徽韵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二是将诸如西递、宏村、仁里、查济等徽州古村落文化体验与居民生活现实结合,形成旅游和居民生活融为一体的民俗旅游片区。三是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城市旅游休闲文化新景观,如特色街道、动漫乐园、特色博物馆、音乐节、影视基地等。

(二)破除机制壁垒,强化一体化发展观念创新和顶层设计。一是以合作共赢为原则,建立江浙沪皖三省一市间政府合作交流平台、旅游专家智库平台和旅游企业联盟,搭建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平台;二是立足于三省一市的资源互补优势,积极创新并完善旅游供应链整合下的旅游产业与资源协同发展模式;三是致力于创新旅游服务体系,包括全域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综合旅游服务体系以及标准化旅游服务体系;四是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更广泛的区域旅游经济协同发展。

(三)优化供应链整合,促进共生效应的扩散。一是推动跨区域旅游供应链的整合。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审视,每个城市旅游资源和城市特色都有各自的特点,彼此之间具备互补性。要深入挖掘安徽各地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旅游景观,构建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安徽区域内的供应链整合,以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整体竞争力。二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这是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策略。文旅企业应积极寻求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拓展,研发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文旅产品与服务。通过丰富文旅市场的供应,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多元化需求,从而提升产业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加快建立产业联盟。这是加强文旅企业间合作与协调的有效途径。产业联盟的成立能够集结各方的力量,共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进程。联盟成员可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协作创新,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 加强人才培养,加快构建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在推进安徽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引进及激励机制构建至关重要。一是加强人才培养。依托高校、培训机构等多样化途径,全面加强旅游管理及文化创意人才培育。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平台,提升人才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文旅产业快速发展需求。二是优化人才政策。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安徽文旅融合发展,为安徽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和新思维,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引进政策以及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为安徽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五)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在当前文旅融合深化发展背景下,民间资本对于促进文旅产业创新升级和拓宽融资渠道,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举措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文旅产业发展。政府应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为民间资本提供更为便捷的参与渠道,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文旅产业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为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导 本文系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20cx148)的研究成果】

2024-06-17 刘倩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66425.html 1 3 长三角一体化下的 安徽文旅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