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5日

第A02版:

市总工会突出“聚才、育才、用才、爱才”

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赋能企业提档升级

■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李世宏 韩桂芳

本报讯 近年来,市总工会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契机,突出“聚才、育才、用才、爱才”全周期管理,积极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8.9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超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强化政治引领,夯实技能人才思想之基。举办劳模工匠主题企业职工思政课,切实增强产业工人技能人才党性意识。组建百名劳模工匠宣讲团,深入企业开展党史宣讲、创新讲堂、“工间一刻钟”等活动1000余场次,覆盖产业工人超6万人。在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评选中,加大对产业工人技能人才推优推先表彰力度,占比达60%以上,推动形成崇尚劳动、争当劳模、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突出提素赋能,拓宽技能人才培训之路。聚焦服务转型发展、职工技能提升,举办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为民办实事 为企优环境”主题竞赛、民营企业“四赛一创”劳动竞赛、“新徽菜·名徽厨”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200余场次,吸引30余万人次参与岗位练兵,有力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选树22名劳模工匠为“淮北市带徒名师”,联合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淮北劳模工匠学院,大力开展劳模工匠技能“传帮带”“师带徒”培训,培训产业工人8万人次,切实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工匠建设行动,创新实施“工匠年薪制”,向聘为“工匠大师”的产业工人,给予不低于25万元/年的待遇,已累计评选表彰176名“工匠大师”“工匠”。开展工匠人才评选,“相城杰出工匠”奖励标准提升至10万元,有效激发产业工人成才动力。

聚焦创新驱动,构建技能人才用武之地。开展职工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奖励市级以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114项。组织申报省级职工合理化建议208项,100项荣获省重大合理化建议项目。深入开展“跟着劳模去创新”系列活动,成立“淮北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建成市级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96家,集聚全国、省、市各级劳模工匠100余名,联盟与企业建立结对关系,开展技术支持、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共建活动60余场次,推动形成“1+1>2”创新集群优势和协同效应,助推企业取得发明专利1000余件。围绕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难点、痛点,面向产业工人技能人才,搭建“攻坚克难英雄榜”平台,带动2000余名蓝领职工开展技术攻关960余项,助企直接增效超1亿元,职工群众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加强政策保障,解决技能人才后顾之忧。设立市级劳模春节慰问金和荣誉津贴,将关爱礼遇劳模措施增至9项,累计为1000余名劳模工匠等技能人才提供困难帮扶、免费公交出行、优先就医、疗休养等暖心服务。在全省率先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列入年度目标考核,累计评选示范企业72家、示范园区2家。开展工资集体协调,组织“春季要约”集中行动,每年签订集体合同220余份,覆盖产业工人15万人。建成维权“调裁诉”一体化通道,联合司法部门推行执业律师轮值服务制度,在全省率先联建劳动争议法庭,及时化解劳资纠纷,有效保障技能人才合法权益。对患有重大疾病或遭遇意外的家庭开展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帮扶救助活动,10万余名产业工人获得温暖关爱。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安全家书”“三违”亲情帮教等接地气的群安活动2000余次,切实提高企业技能人才安全健康素质。

2022-10-25 徐志勤 市总工会突出“聚才、育才、用才、爱才”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22702.html 1 3 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赋能企业提档升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