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0年09月10日

第A12版:

沐光而坐 微笑向暖

——记安徽省劳动模范市实验学校青年教师祝鹤

■ 通讯员 朱成凌

祝鹤,女,1991年出生,2012年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2014年起任教于淮北市实验学校。

入职市实验学校,她刻苦钻研,不仅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天的教学工作,而且努力学习,为成为新一代学习型、研究型、学者型教师不断奋斗。多年来,她用自己的工作热情、能力和魅力赢得了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孜孜不倦 求索不息

进校工作第一天,祝鹤制定了一个目标:用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点燃学习英语的火焰,让每个学生都能说一口流利的口语。

当教师第一年虽然很平顺,但潜存于思想深处的那份紧迫感、危机意识却不时撞击着祝鹤的思绪,这份焦灼、不安来自于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强烈感受,更来自于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学生期待的目光,她却常常深感知识的日显陈旧、僵化,陷入固定的讲课模式中,课堂不能吸引学生。那个暑假,她第一次深刻地反思自己,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将来。

英语究竟该怎样教?课堂上究竟要关注的是什么?凭着对待英语教学的异乎寻常的执着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完善,祝鹤一遍又一遍地琢磨每一节课,一本书接一本书查阅,阅读国内外的教学书籍,发现创新的观点和想法。最重要的是,她开始记录每天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工作第二年,祝鹤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到学生的想法,把使用英语与学生沟通交流作为课堂的主要形式。渐渐地,学生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本沉默寡言的丹丹,如今竟然在英语演讲比赛中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当这一幕幕发生的时候,祝鹤深刻感受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

投身教育 矢志教改

2015年,祝鹤开始尝试教学改革,把“课堂教学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应高度重视发展学生对文章语篇的理解。因为对文章语篇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不断地尝试寻求问题的结论时,他们事实上已从整体上、结构上把握了对象。在教学中,她不一味教单词,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从文章中猜测和理解单词,理清楚篇章的结构,从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祝鹤尝试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她把大量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问题学生提,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课余时间自己安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她一贯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她常向学生渗透“弟子不必不如师”观点,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

通过创新,祝鹤和学生都收获了很多。她也明白了李镇西先生所说的“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我认为,首先是教师本人要有思想创新的意识、能力和胆识。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勇气。如果习惯于在权威面前关闭自己的大脑,就谈不上任何创新。”

一飞冲天 一鸣惊人

“用魅力影响学生”,这是祝鹤的口头禅,也是她人格的真实写照。

由于对学生的爱心、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知识的不断追求,祝鹤所带班级有着良好的班风和素质,所教成绩年级名列前茅。同时,她也在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誉。2017年获“安徽省第三届中小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第一名,荣获“安徽省十佳青年教师”称号,同时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及“江淮工匠标兵”称号;同年8月参加“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全国初中组一等奖;2016年参加“淮北市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初中组第一名,荣获“淮北市十佳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手”称号;2018年被评为“淮北市骨干教师”;多次获得德育精品课、一师一优课的部优及省优课。

成绩面前,祝鹤没有停下自己在教研方面的脚步,每天必读前沿杂志、观看视频讲座,记录下来自己的心得。2017年,她有幸作为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在市教育局举办的全市优秀青年教师座谈交流会进行交流分享,获得一致好评。同年,她参加了省级课题“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并进行大量探索和研究,11月份课题顺利结题,同时她也收获满满。不仅如此,祝鹤还被聘为“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培训活动示范课培训教师,被濉溪县教育局聘为《专业成长之路》的主讲教师。2019年,为响应市教育工会“跟着劳模去扶贫”活动,她组建并带领劳模祝鹤扶贫志愿队与濉溪县刘桥中心校开展送教下乡等帮扶活动。

祝鹤深知荣誉属于过去,教育教学之路漫长,她将坚持不断探索新教材新教法。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希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孜孜不倦为师路,矢志不渝教书人”。

2020-09-10 ——记安徽省劳动模范市实验学校青年教师祝鹤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55162.html 1 3 沐光而坐 微笑向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