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如
乡贤和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的文化现象。乡贤文化不仅是传统乡村社会的精神底蕴,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规范。深入挖掘淮北乡贤文化资源,提炼其精神内涵和价值,并加以保护和弘扬,既可为当下新乡贤文化建设注入活水源头,亦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助力绿金淮北崛起。
乡贤与乡贤文化
何谓乡贤?明代徐一夔在《乡贤祠记》中说:“若夫乡之先贤,有以德行称者,有以风节闻者,有以文学著者,有以事功显者。”明代何良俊则云:“乡贤则须有三不朽之业,谓立德、立功、立言三者是也。”概括言之,“生于其地,而有德业学行传于世者,谓之乡贤”。与乡贤相应,乡贤文化则是扎根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乡情为纽带、以乡村为空间、以乡贤为楷模,以实现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为目标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其稳定社会秩序的价值认同,历代政府或民间社会以主流价值为评价依据,表彰名臣、循吏、名儒、孝子、悌弟、义夫、忠信等之士,通过乡贤崇祀等活动,引领社会风尚积极向善,化育民风民俗,进而服务国家与乡土。乡贤文化这种“宣扬教化、激励风俗”的基本价值取向,不仅对醇化世风民俗、培育社会规范及弱化社会矛盾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而且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整体塑造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淮北乡贤文化资源丰厚
淮北,古称相城。早在四千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于相山南麓,发文明之滥觞,此后历代王朝设郡或置县于此。自古以来,淮北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乡贤名流代不乏人。如春秋时秦国大夫蹇叔,被后世奉为立身的榜样、为人的楷模和治国的典范。三国时薛综、薛莹、薛兼祖孙三代,“三世傅东宫,谈者美之”。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魏晋名士刘伶,好老庄之学,蔑视礼法,纵酒避世,为“竹林七贤”之一。东汉哲学家、经学家桓谭,爱好音律,博学多通,遍习五经,批评谶纬,形神明论,“为学者所宗”。
近代中国,风云激荡,革命成了时代的主题。无论是在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处南北要冲的淮北地区均涌现出一批卓越的革命家。无数革命先烈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前赴后继,英勇不屈,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积淀成淮北地区历史上的红色乡贤文化基因。如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次战争中取得卓越功勋的赵汇川、于敬山、薛复礼、韩庄、周茂藩等即为其中代表。
当代淮北更是俊贤辈出,艺苑名流、杏林师表、科技精英等乡贤人物璀璨夺目。如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当代著名中医王正雨、通信光缆专家仲肇松、著名的遗传学家陈宜峰等,不胜枚举。
中国是个讲究忠孝崇尚节义的国家,一个人要为乡里所敬重,才能事功固然重要,而道德上的闪光点更加受人瞩目。淮北乡风淳朴,历史上就不乏孝义之士,如今的淮北更是一个闻名全国的“好人之乡”。“好人文化”已深深植根于相城大地,好人乡贤则成为淮北一张闪亮的“道德名片”。
开发与保护乡贤文化资源的具体措施
乡贤文化的开发和保护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努力。首先,需要学术界深入挖掘乡土历史积淀,梳理传统乡贤文化资源,对地域乡贤文化内涵特质加以提炼概括,并通过各种形式加以广泛宣传,使生活在该地的人们知道历史上的乡贤及其嘉言懿行,起到涵育乡风,传播主流价值的主旨;其次,开发乡贤文化与当下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及基层社会治理紧密关联,因此需要顶层设计的积极推动和引领,将宣传历史乡贤文化和打造当代新乡贤相结合,营造乡贤培育沃土,树立新乡贤典型,助力淮北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具体建议如下:
其一,对传统乡贤故居及其相关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有的乡贤故居或相关文物尚存,可加以保护性开发;有的著名乡贤故居等物已经堙没,可以通过查寻文献、田野调查或其他途径予以恢复重建,并尽量将与其有关的重要文化遗产整理出来,陈列其中,以供乡人瞻仰学习。
其二,收集整理淮北传统乡贤名录,深入挖掘历代乡贤嘉行懿德,整理乡贤文献资料,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淮北乡贤资料数据库;建造乡贤文化博物馆,按照历史年代或类别进行功能分区,用实物、图画、文字、音像等形式展示乡贤事迹,并配合乡贤故居建设,打造淮北乡贤文化旅游示范区。
其三,在中小学乡土教材中编撰乡贤内容,让同学们从小就受到乡贤文化的熏陶,继承优秀传统乡贤文化,从小塑造其乐于助人、崇德向善、造福乡里的乡贤情怀。开展“乡贤进校园、道德进课堂”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与乡贤们的零距离互动中,真正领略乡贤精神,增加道德化育的新途径。
其四,地方政府与学界紧密配合,打造乡贤文化高地。首先,政府应积极支持学界撰写相关著作,扩大地方乡贤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其次,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乡贤文化普及讲座,让乡贤文化落地生根;再则,学界要注重对传统乡贤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进行充分的学理阐释,进一步凝炼新乡贤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转化途径,为转型中的淮北乡村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其五,成立淮北乡贤文化研究会、乡贤联谊会等乡贤聚合组织,搜集并建设新乡贤信息库。当下,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全面复兴乡村文明,最缺的不是资本,而是一批有情怀、有能力、有德行的乡贤。可以尝试借鉴中国古代的“告老返乡”制度,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鼓励本乡本土在为学、为业、为政上深孚众望之人回乡养老,吸纳为乡贤,发挥余热,回馈家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乡村经济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和谐共生之路。
其六,创新宣传形式,打造乡贤品牌。“中国好人安徽多,安徽好人淮北多。”在全市220多万人口中涌现出2.3万名身边好人,15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新时代乡贤素材。可将淮北的好人乡贤事迹编成文艺节目,搬上影视屏幕,走进千家万户;利用好已有的“好人馆”“好人广场”“好人榜”“好人之家”等宣传阵地,在全市上下掀起学习好人的热潮,让好人精神深入人心;建立“淮北好人”的巡演、巡讲机制,并将其融入“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宣讲活动之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
其七,立足乡风文明和社会治理实际,创新新乡贤评选机制。结合“好家风”“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评选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以评促学,让广大群众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自觉向贤良看齐,与文明为伍,营造崇敬乡贤、学习乡贤、争做乡贤的时代新风尚。
作者为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本文为安徽省高校智库项目:“近代皖北乡贤文化与当代基层社会治理”(AHWH20171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