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素萍
淮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诗人江峰第四部诗集《我已不再写诗》出版。十一长假期间,该书举办了分享会,40余名我市作家诗人们参加了分享。
再识诗人江峰
江峰1982年毕业于某校热动专业,现供职于中国大唐淮北发电厂工会。平时忙于公务,克己奉公,一丝不苟。但在业余时间里,在他清澈透亮的本色里,执着于诗歌,并一直坚持数十载笔耕不辍。作品有长篇小说《浮堡》,诗集《虹:霜夜箴言》《词铸的丰碑》《证言和颂》《我已不再写诗》。先后在《诗刊》《星星》诗刊、香港《当代诗歌》等报刊发表诗歌600多首,并有作品入选数十种选集,作品曾得到公刘、张同吾等先生的高度好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涉足批评。有《昌耀:紫黑的太阳光芒》等数十篇评论见诸《青海湖》《星星》诗刊等国内外刊物。先后获中纪委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诗歌月刊》2012年“桃园杯”世界华语诗人诗歌大奖赛特等奖,2012年中国散文学会散文大奖赛一等奖,荣获淮北市委、市政府(1985—1994)文艺创作一等奖及文艺类先进工作者称号。数次在全国水利电力职工文学创作大奖赛中,分获单篇作品奖和优秀著作奖。现在是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淮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在举国同庆祖国70华诞之际,江峰诗人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与惊喜——一是参加分享会人员提前只知道要参加一个活动,大家都是怀着好奇遇见诗友分享会的,因此格外惊喜;二是在国庆假期之中,每人都收到了一份由作者江峰“量身定做”赠书赠言、亲笔签名的《我已不再写诗》,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节日礼物。参加分享会的作家们满怀热情与祝福,沉浸在一种愉悦之中。
整个分享会分为两个板块进行:先由《我已不再写诗》一书作者江峰分享了新著出版等情况,再由与会诗友座谈交流,谈体会,谈感受。
关于《我已不再写诗》
《我已不再写诗》该诗集收入了江峰39首诗歌,是2014年到2019年初所写。
诗集作者江峰简单介绍了创作这本新著的想法,他深情地感慨:“为了救赎尘世中孤独的心灵,我选择了诗,渴望用诗安抚、安慰一个漂泊的灵魂。”他还说:“在创作过程中,我秉持为创作而诗写的原则……不论际遇和环境如何,我都不会降低诗写的标准和姿态,坚持在深度、难度、慢写作状态中——前行。同时,对任何形式的诗写,我都保持足够的尊重,又保持足够的警惕。”
诗歌就是在抒情中叙事,诗歌就是在叙事中见思想。江峰的诗歌具有浓烈的思想性,他的诗歌在抒情中叙述生命的喜悦与忧伤,在抒情中叙述一个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
这本诗集本可以收入江峰更多直面生活现实的、呈现痛苦和磨难展现出生命张力的诗。但思虑之下,诗人江峰是虔诚的——“我始终认为作为人类的赤子,和追求审美愉悦、向度的人,诗人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世俗生活等社会的诸多界域,都是不合俗流的人,甚至成为烈士。”诗人江峰是谦逊的——“到如今,我已有35年的创作诗龄,而诗对于我来说,仍像神一样神秘,令人捉摸不定并令人神往。” 因此,这是一本“无序”的诗集。
分享诗意 激情座谈
分享会上,与会者争相发言,在热烈地谈论中,有人现场进行激情朗诵,有人现场即兴赋诗。江峰的诗歌打动了很多人。
市作协主席林敏说:“我认为一切文字艺术形式,到最后拼的都是思想。透过外在的语言艺术,我们最终要触摸的,还是它的‘硬核’。这么多年来,江峰就是这样一位一直在探求生活本质、追索思想‘硬核’的诗人。写诗三十多年来,江峰没有流俗,没有走秀,他踏踏实实地生活、工作、做人、读书、写作。不论际遇和环境如何,作者都没有降低诗写的标准和姿态。作为读者,我以为《我已不再写诗》是盘点个人写作史和心灵史的节点,这个节点标志着诗人的沉静与冷峻,成熟与透辟。今后,我们有理由期待着作者不合流俗的、有着深度和难度,有着温度和态度的新诗。”
市作协副主席李劲说:“江峰诗人的诗,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也写出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对生活有很深的感悟和思考,他爱生活,爱家庭,爱亲朋,从点滴开始!江峰是一只勤奋的小蜜蜂,我们要向他学习!生活是多元的,诗人是孤独的,他的作品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烈山区作协主席曹大根说:“江峰的诗坚持其深邃的思想,对祖国的热爱,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家国情怀,忧国忧民,让人难以忘怀。江峰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了那颗爱国爱民的诗心,勤耕不怠,令人钦佩。向那些坚持不懈地写诗的诗人致敬!”
市作协党支部书记马世界即兴赋诗:“诗人说:我已不再写诗/诗人啊,你这样说/让我心痛,就像你的诗/看了让人心痛/可心痛又能怎样/我知道,这么多年/我的心已麻木/你就是用刀去捅/它都不知道痛/诗人啊,我感谢你/你让我找回了痛/你的诗触碰一个国家的疼痛/我这在痛疼里/看到良药、良心、良知/和一个诗人干净的灵魂。”
诗人梅一谈到:第一,选择。这本书扉页上写着:“为了救赎孤独的心灵,我选择了诗,渴望用诗安抚、安慰一个漂泊的灵魂”这句话一下打动了我!我们选择了诗歌,或者说诗歌选择了我们,并成为内心秘密的冲动,它让我们能够坦然地面对人生,面对孤独感、焦虑感和身体外的风暴。第二,向真而生。诗人诗歌中向善向真的生活方式。有难度的攀登而非急功近利,安静的写作姿态,深度思考与深层次的写作,明晰的辨识度,江峰的诗歌有着持久的生命力。第三,怎样把诗写好。立足于脚下的土地,秉承自己的内心,注重诗歌的现代性品质和精神尊严,注重诗歌内在痛感与力量的挖掘,这是江峰诗歌给予我们的启示。这种变换也将是每个诗人一生的事情。”
诗人梁作成说:“江峰的诗歌思想深邃,直逼灵魂,让每一个读到的人都有隐隐的痛,但你又说不出,道不明。这是江峰诗人独特的个人体验,源于对社会强烈的关注和深度认知,化大为小,以小见大。语言上有似青铜互相敲击之声,多为短句,或一句分成两行,又让人呼吸之困,这是他对生活之于人的各种困境的呐喊和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