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由安徽省社科界、淮北籍作者王颖历经15年撰写的《燃烧的浍河岸边》一书,于2019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时在全国新华书店公开发行。
《燃烧的浍河岸边》是一部集政治性、学术性、文学性于一体的党史题材纪实作品,是一部不朽的史诗,是一支拨动着人们心弦的歌。本书记载了安徽人民不应忘却的革命历史,真实记录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共安徽省宿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徐风笑及其战友邵恩贤、朱务平、刘之武等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皖北大地上英勇斗争的丰功伟绩,描绘了淮北人民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情况,表现了安徽革命先驱的伟岸英姿。《燃烧的浍河岸边》是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党员和青少年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学习资料。
《燃烧的浍河岸边》的主要人物徐风笑,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优秀的共产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徐风笑出生于1899年,上个世纪20年代初,徐风笑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1922年初,他和朱务平、刘之武等在宿县临涣(现属淮北市濉溪县)组建了一个以进步青年为主体的革命组织——群化团,并提出“大家合起来!求得真知识!改造恶环境!推翻旧制度!实现真人生!”的口号,1924年8月20日《民国日报》发表了《介绍一个新成立的团体——宿县群化团》的文章,这立刻引起了中共中央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注意,并派人到宿县临涣区负责调查了解群化团的情况,1925年4月,徐风笑经朱务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夏,徐风笑创建了中共临涣支部。大革命时期,徐风笑为宿县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为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期间,徐风笑被中共党组织指定跨党参加国民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做统战工作的第一批党员。1927年,徐风笑任中共宿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28年9月,他被调离宿县到上海任中共法南区区委委员。1929年,徐风笑受党中央派遣赴苏联莫斯科学习,1931年,他回国后在上海、浙江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和军事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徐风笑同刘之武、王化荣、王乔英等人一起在宿西组织一支抗日游击队,徐风笑历任游击队政治部主任,永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永城县自卫军司令,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常委、司法处长,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常委、司法处长、高等法院院长兼党组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我苏皖边区战斗人员及干部3000人,组成黄河大队,徐风笑任大队长、政委等职。建国后,徐风笑历任河南省省委委员、司法厅厅长兼高等法院副院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司法部副部长等职。1986年11月17日,徐风笑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徐风笑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丕显、韦国清、张爱萍、王任重、方毅等同志出席了遗体告别仪式并送了花圈,198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通讯社《徐风笑同志在京逝世》消息。
《燃烧的浍河岸边》的人物邵恩贤出生于1904年宿县县城。少年时期的邵恩贤就开始接受“五四”进步思想的影响,1920年,邵恩贤考入安徽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在省会安庆读书时,她经常同在上海读书的弟弟邵葵保持着联系,姐弟俩相互鼓励并相互传阅《列宁评传》《新青年》《独秀文存》等进步书刊,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1921年6月,安庆发生了军阀马联甲枪杀学生姜高琦等人的“六二”惨案。随后,邵恩贤和爱国青年学生一起隆重集会,抬着学生姜高琦的血衣游行示威,高呼口号,愤怒声讨军阀马联甲枪杀学生的罪行。1926年3月,邵恩贤参与组织宿县妇女协会,同年秋,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根据中共宿县临委的指示,她和中共党员周秀文一起一边筹建宿县临涣第一女子小学,一边掩护地下党的活动,开展宣传、组织工作。邵恩贤还先后担任宿县妇女协会委员、宿县临涣区妇女联合会委员长。1927年腊月,在中共宿县县委、临涣区委的领导下,她还带领群众开展对临涣大地主袁三的斗争。在白色恐怖下,邵恩贤不顾个人的安危坚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她和徐风笑一起组织抗日游击队,从事民运和妇女工作。解放战争时期,邵恩贤为共和国的诞生又做了大量的工作,被评为一等功臣。
徐风笑和邵恩贤是一对革命夫妻。为了共同的目标,1928年5月,这两位共产党人终于相爱结婚了。在人生的路上,为了革命,徐风笑和邵恩贤这对恩爱的夫妻总共分别了10年,这10年是多么不平凡啊!邵恩贤苦苦等了徐风笑6年,而徐风笑又等了邵恩贤4年!这6年是指徐风笑从苏联莫斯科学习回上海的这段时间,而这4年是指邵恩贤在永城县不幸被捕,被国民党关押在西安集中营里又回到解放区的这些日子。这两位共产党人的爱情真是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燃烧的浍河岸边》的人物朱务平,原名朱焕明,字镜秋,化名朱大生、冯心、朱明志、朱大春,安徽宿县临涣区(现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朱小楼村人。1923年秋,朱务平经吴亚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朱务平不仅是临涣党组织的缔造者,也是宿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蚌埠地区党的擎旗人。1924年,朱务平在徐州读书时,他曾带领马汝良、孙业荣、朱瑞等同学闹学潮,开展反对美国洋校长安士东的罢课斗争。1924年6月18日,朱务平在中共中央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上发表了《徐州教会学生奋斗的经过》一文,揭露了美国洋校长利用教会在华所办学校的危害,引起了国人的注意,激起了全国同学的民族精神。1925年3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徐州地方执行委员会在徐州召开团员大会,朱务平当选为团地委书记(当时称秘书)。1925年6月,朱务平参加组建了中共徐州党支部,7月,他又同徐风笑一起创建了中共临涣党支部。1926年3月,朱务平组建了中共临涣特别支部,7月,他又组建了属中共上海区委直接领导的中共临涣独立支部(中共宿县独立支部),同年11月,中共临涣独立支部(中共宿县独立支部)改建为中共宿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朱务平为书记。1927年2月,朱务平当选为中共上海区委(亦称江浙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执行委员。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82人,朱务平作为大会代表出席大会。1927年7月,朱务平同徐风笑一起在宿县临涣集暂时组建了中共宿县临时委员会,他任委员。1927年11月后,朱务平历任中共宿县县委委员、徐海蚌特委委员、中共凤阳县委书记、长淮特委(蚌埠特委)书记等职。1932年10月6日,朱务平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入狱。朱务平在南京监狱中坚贞不屈,他组织开展了狱中斗争。1932年12月1日,朱务平在临刑前,昂首挺胸,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年仅33岁。
《燃烧的浍河岸边》这部中共党史题材纪实作品,文中引用的一些资料、文献、照片在国内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其中某些资料是前苏联莫斯科原苏共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始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这部作品是作者面对社会现实而作,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燃烧的浍河岸边》一书由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党组成员徐志坚作序,全书共分上、下两部。
《燃烧的浍河岸边》在出版前广泛征求意见,安徽省濉溪县委宣传部、濉溪县委党史研究室、宿州市埇桥区委党史研究室、淮北市委党史研究室、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专家、学者对书稿进行认真审读,对书的出版提出了指导意见。
《燃烧的浍河岸边》这部作品,在语言等方面做了新的探索。读了这部作品,就会把你带入过去那悠悠的岁月,那往年的一些事就会历历在目,一件事就是浪花一朵,一滴热血就是丰碑一座。
作者王颖,安徽省红色历史文化研究者,长期研究安徽地方革命历史与人物,20多年来致力于搜集整理研究宿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徐风笑及其战友的革命事迹。历经15年推出力作《燃烧的浍河岸边》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