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杨伟红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的数据显示,1991—2015年间,20—39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升高了144%,青年人群已经取代老年人,成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主力”。尽管青年高血压病患者早期的症状不明显,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但若没有及时有效干预和治疗,可能会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风、肾脏病,甚至猝死。因此,对青年高血压病要尽早识别以做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根据中国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标准,青年高血压病的患病年龄界定在18~44岁人群,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者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一、青年高血压病的特点
1.起病隐匿: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或早期血压波动较大,不容易被发现,大多数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并确诊的。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类患者常常因为忙于工作,缺乏健康理念,对高血压的危害也认识不足,很多人认为无症状就无需治疗。即便接受药物治疗的人群,也常因为过度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往往难以长期坚持。
2.以舒张压升高为主:青年高血压患者因大动脉弹性较好,能缓解动脉壁压力,因此收缩压升高不明显,但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引起回心血量增加,提高了心肺压力反射,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心输出量和心率提高,心排出量增加,而外周阻力未减,所以青年高血压以舒张压升高明显为主。
3.性别差异:据国内外统计研究,高血压在18~44岁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男性约为13%,女性约为7%,男性和女性有高血压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性激素(主要是睾丸激素和雌激素)是引起高血压患病率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
由于以上特点,导致了青年高血压患者漏诊率高、重视程度低、治疗依从性差等特点,而且随着年龄的降低情况越差,更需要引起人们的重点关注。
二、青年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
青年高血压的病因与其他年龄群体的高血压相比,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而且个体差异明显。青年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因素可以归类为以下几类。
1.遗传因素:据研究,高血压发病有家族聚集性特点,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高血压发病率将极大提高,比家庭中无高血压病者高出3倍以上。
2.不良生活方式:过量饮酒或大量饮用含酒精的饮品、高盐饮食、缺乏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等,都会对血管造成不良的影响,导致血压升高。
3.体重超标:肥胖是高血压诱发的重要指标,高血压病人中约有1/3是体重超常者。
4.精神压力过大:人体在精神压力过大容易产生紧张、愤怒、压抑、焦虑等情况,这样的心绪导致体内交感神经过于兴奋,诱发高血压。
5.经常熬夜:熬夜会影响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引起血压升高,睡眠不足引起的情绪变化也会引发高血压。
三、青年高血压病的预防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因此,针对青年高血压病,最重要的是做好预防措施,可以根据其发病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预防与控制。
1.健康饮食:保证膳食平衡的同时需要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增加钾摄入,多吃蔬菜水果,这些食物富含纤维,有助于降低血压。
2.适量运动:适量运动不仅有利于体重的控制,同时还能强化心肺功能,改善血管状态,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具有一定作用。
3.戒烟限酒:避免吸烟,烟草中含有尼古丁。饮酒,尤其是烈性酒,会刺激心脏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并使血压升高。
4.控制体重:超重或肥胖的人员则需要注意科学减重,通过饮食和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减轻体重。
5.调整心态:对于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状态的人来讲,需要自我调节,保持心情轻松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6.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按时睡觉和起床,避免熬夜。
7.定期体检:定期测量血压是早期发现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长期精神紧张等高危人群,更应增加测量次数。
四、青年高血压病的治疗
青年人高血压病程短,血压波动性大,大多属边缘性高血压(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没有重要器官的损害,因此不必有过多的精神负担,保持乐观态度,增强抗病信心。但也不可放松大意,一旦诊断为高血压病,则宜及早防治,使血压处于稳定状态,延缓或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在临床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如果血压不是太高的,可以不用降压药物或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等方法治疗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2.对血压值虽不高,但已出现一些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或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患者,需要适时合理地应用一些降压药来降低血压。
3.降压药种类繁多,选择时要根据每个患者特点进行选择,总原则是选用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物,逐步使血压降到正常而不能操之过急。切勿盲目用药,易发生不良反应,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健身气功、中药、针灸和穴位按摩对防治高血压也非常有效,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来降低血压。
青年朋友,当你得了高血压时,不要害怕恐惧,要相信,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治疗,不仅能有效控制血压,还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