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4日

第A04版:

守正创新 开拓前进 推动新时代党史和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共淮北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要深入学习、准确领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美好淮北篇章贡献史志力量。

一、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坚强决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方向,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对于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是历史意义。党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一招,作为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三中全会”便与“改革”紧密相连,都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使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聚焦拨乱反正、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从历史上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使我国大踏步地赶上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推进改革的新征程,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将是划时代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

二是现实意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把改革进行到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改革的内涵,明确了我国改革的指向,为我们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指明了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涉及60项具体任务、300多项重大举措,各项改革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各方面共推出2000余项改革方案,为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一致的。总体目标延续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调,同时更加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时间设计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具体任务期限为十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五年,到2029年完成本次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对于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需要完善的措施和解决的问题,都提出了立足现实的解决路径。

史志研究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搞清楚我们党领导人民已经干了什么事,正在干什么事,将要干什么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上来,统一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上来,准确把握并记录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淮北市生动实践。

二、把握关键,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尖锐,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作为意识形态领域重要的前沿阵地的党史部门,其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性、复杂性、风险性和全员性等特点,肩负的责任重大。一要全面提高做好涉党史意识形态工作的本领能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党史姓党、党史为党”政治立场毫不动摇,不断提升政治鉴别力,修炼一双具有明辨是非真伪的“火眼金睛”,善于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学术观点问题,提升政治敏感性和是非辨别力,用史实说话,主动发声,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二要发扬斗争精神,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把红色政权诞生的必然性、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讲深讲透,及时澄清对党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敢于亮剑,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青年人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三是强化阵地意识,守牢党史阵地。坚决做好党史出版物、微视频、陈展大纲、解说词等审读审定工作,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保密关。坚决做好党史业务培训、党史宣讲、外出授课人员的从严把控,坚决守牢管住淮北党史和方志网,“淮北史志”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以及《淮北史志》杂志等前沿阵地,不断防范和化解涉党史意识形态各种风险隐患。

三、全面贯彻,切实推动新时代党史和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史和地方志工作不仅承担着记录新时代的职责,而且还承担着服务新时代的使命,自觉把史志工作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谋划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是坚持创新发展,深化党史编研。高质量修订《中国共产党淮北历史(二卷)》,增编《中国共产党淮北历史(三卷)》,既全面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淮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等各个历史时期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辉煌历程,又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在淮北市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提供有益参考。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党史资源,深化党史研究,为传承革命精神增强红色引擎动力。以《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颁布为契机,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服务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二是坚持创新服务,提升志鉴质量。常态化推进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市、县(区)年鉴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全覆盖,出版速度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实现了常编常新、编纂质量和出版质量逐年提高。《淮北年鉴》获评全国年鉴一等奖。充分发挥地方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高质量高标准做好《淮北市扶贫志》《淮北市全面小康志》编纂工作,真正做到信今传后,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积极推进镇村志编修,抢救和保存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助推乡村振兴。《黄里村志》《临涣镇志》分别入选中国名村志、中国名镇志名录。三是坚持创新赋能,推进多元化利用。在高质量开展党史和地方志重点工作的同时,坚持立足党史和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大历史观,同步开展信息化建设、地情资料编研、地方史编写、史志馆建设等工作。充分运用“互联网+”方式,建立健全“2+2+N”史志信息网络体系,推动史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潜在史志资源变成“活”的信息,打开史志成果发挥其功效、彰显时代与历史价值的新局面。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抓住热点节点,认真谋划选题,挖掘地方历史资源,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编写一批地方史志通俗读物,为宣传、推介淮北服务。提升史志场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史志文化直达基层,激发史志各项工作创新创造活力。

2024-11-04 中共淮北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76576.html 1 3 守正创新 开拓前进 推动新时代党史和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