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婵钰 摄影报道
谢娟,濉溪县刘桥中心学校一级教师。从事教育10年来,一直扎根乡村,潜心教育。她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是教育教学中的“春泥”。
又是一年开学季,开学前,谢娟穿梭于乡村小路,忙着家访,因为刘桥中心学校是乡村学校,谢娟的学生有一些是留守儿童。今年的毕业生周芮忛就是其中之一,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生活起居全由爷爷奶奶照顾。
刚上初一时,周芮忛不爱说话,也不愿与人交流,细心的谢娟很快就注意到了她。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周芮忛文笔细腻,经常在周记中倾诉心声。
于是,谢娟便以此为契机,通过周记评价与她交流,指导她写作的技巧,表扬她写作的进步。润物细无声,渐渐地,周芮忛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成绩也越来越好,今年以754分考入了濉溪县的一所重点高中。
在周芮忛眼里,谢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既是一个令人敬重的师长,也是一个可以交流的好朋友。教学中,谢娟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经常跟学生分享她自己对于学习的一些见解和想法。学生不管进步或者退步,她都会帮着分析原因,及时纠错,好上加好。教学外,她对学生很关心,如果有学生生病,她会跟着着急,忙前忙后。周芮忛说:“即使放假了,她也会嘱咐我们不要吃凉东西,要多喝热水,不要随便乱跑,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
看到周芮忛的转变,谢娟领悟到,教师不能只做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的“大先生”。
谢娟是2015年通过安徽省教师招考成为濉溪县刘桥中心学校语文教师的。“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初中时学习成绩也不太好。”谈到为何选择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时,谢娟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那时候,我对语文课缺乏兴趣。当时的班主任老师不断鼓励我,告诉我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可以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还和我一起进行很多的语文探讨,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班主任老师的一言一行深深触动了谢娟。从那时起,她就萌生长大后从教的想法。2010年7月,谢娟从淮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教师。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有的学生会出现厌学,沉迷游戏等情况,面对这种情况,老师是一盏明灯,可以为学生指引方向。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谢娟摸索出自己的教学方法。
生活上对学生多关爱,对于一些不善言辞的学生,她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心声和困扰写在周记里面,然后通过评价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赞赏和引导。
谢娟告诉记者:“在学习上,多支持学生,当他们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会为他们买一些名著,学习用品这些东西,奖励他们,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当孩子们学习上有困惑的时候,我会单独找到他们,帮他们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去面对挫折增强自信心。”
谢娟也经常告诫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她坚持与学生一起晨跑,一起到教室;与学生一起晨读,一起探讨;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从不迟到;要求学生不带电子产品进教室,自己绝不带手机进教室。
谢娟认为,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去年寒冬,她发现学生陈某上课打瞌睡,就询问其身体状况。见陈某支支吾吾,谢娟意识到可能是晚上熬夜玩手机了。到了周末,谢娟冒着严寒来到陈某家中家访。听到老师温暖的话语和真诚的关怀,陈某从内心深处认识到玩手机的危害,严格自律起来。今年中考,她考了761分。
十年光阴,谢娟把热爱写进教育工作的春夏秋冬,用热情和智慧打造语文课的风景。她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同时,既认真钻研教学,又广泛阅读书籍;既向同行学习如何驾驭课堂,又在课堂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比如在写作方面,她创新教学模式,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每周开展一次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锻炼他们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写作素材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写作水平。
“近年来,谢娟老师和语文团队致力于阅读和写作的专项研究,开展并实施了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了语文组的整体教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濉溪县刘桥中心学校校长魏凯对谢娟予以充分肯定,“她以爱做学生的引路人,爱心、耐心、细心始终贯穿教学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身价值、自我发展的平台。”
谢娟始终站在教研教改第一线,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等多次获奖,论文《单元整合下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寻》刊登在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上,辅导的学生荣获安徽省“我的书屋·我的梦”征文比赛特优作品奖。她自己也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安徽省教坛新星”“安徽省书香之家”“安徽省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淮北市优秀教育人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