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区委组织部 相山区委办公室
近年来,相山区树牢“党建+互联网”工作理念,围绕推动基层减负增能,坚持数字赋能,在东街道、西街道、东山街道试点打造“相山e治理”信息化平台,探索形成了互联互通、协同共治、多网合一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有力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相关做法入选人民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推荐案例。
一、主要做法
(一)搭建“云”上平台,构建社区治理中枢。将智慧化手段与传统治理模式相融合,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将社区小区(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等各类数据整合录入“e治理”平台,实现对社区小区(网格)全方位、数字化展示。采取线上报事转派、线下受理处置,社区工作由“单兵作战”拓宽为“智能参与”,构建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小区(网格)党组织为主导,居民群众为主体,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线上管理体系。发挥大数据优势,创新“一岗通办”工作模式,推动972名社区工作者常态化下沉292个小区(网格);开展“红色串门 暖心敲门”行动,逐楼逐户采集小区(网格)基础信息,充实“e治理”平台数据库。依托掌上平台,融合贯通线下7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89个小区(网格)党群服务站,提供功能室一键预约、在线导航功能,为社区居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休息、活动提供便利。
(二)凝聚“云”上合力,汇聚治理多元力量。社区党组织采取线上招募,积分管理的方式,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服务,融合基层治理“智”治队伍。实施“志愿+积分”兑换模式,通过线上打卡获取志愿积分,兑换区党群服务中心“夏令营”及书法、绘画课程,形成爱心“储蓄”与奖品“兑换”的志愿者反哺机制,激励更多志愿者走进社区、服务居民。开展线上“随手拍”活动,建立问题“发现—反馈—激励”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争当治理“五员”先锋,变身流动“哨兵”、移动“探头”。发挥129家驻区单位作用,列出“需求、资源、项目、个性”四项清单,确定双向认领、实现双向服务,推动形成“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闭环管理。健全高效平急转换机制,采取“后台一键发布、线下自主参与、人员灵活管理”方式,完善“三报到”工作。
(三)打造“云”上服务,提升基层治理质效。构建基层“智”理新常态,加快推动社区减负赋能。建立“楼栋—小区(网格)—社区—街道”分级调处机制,实现“小区(网格)报事—分类转办—问题处置—核查结案”清单式、闭环化流程处置。线上利用“e治理”平台收集意见,线下推广“流动办公桌”“雷云说事拉理”等调处模式,网格员“自下而上”信息上报,社区管理员“自上而下”任务派单,小区(网格)党组织“前后左右”协调处置,推动了车辆乱停乱放、下水管道堵塞、垃圾不及时清理等问题的解决。对社区网格内各类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和维护,及时精准掌握独居老人、伤残人士等重点人群情况,实现信息数据一键可查、精准筛选。
二、存在问题
一是数据采集有难度。部分社区范围大、小区多、人口密度高、居民流动性强,信息采集、更新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居民对采集工作不够配合,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受一定影响。与城管(智慧城管)、综治(平安淮北)等部门智慧化信息平台尚未实现共享互通,数据壁垒依然存在。
二是居民参与度不高。为方便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东街道、滨河社区相继推出了“东街e睦邻”“红动滨河”等微信小程序,但推广使用情况不够理想,一些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仍习惯于传统见面式的报事方式。
三是应用机制不完善。未将“e治理”平台使用与“一岗通办”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在督促社区工作者常态化下沉小区(网格)进行常态巡查、问题发现等方面尚未形成闭环。同时,未能根据线上报事情况深层次挖掘问题产生根源,对社区治理中的短板弱项缺乏精准分析和科学研判,在助力社区精细化、精准化治理方面还有差距。
三、对策建议
(一)统筹整合数据资源。以实现提网知况、提人知事、提事知情为目标,推动“e治理”平台与城管、综治等部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快人社、卫健、司法、民政、残联等信息资源录入,结合社区“一岗通办”工作开展,推动社区工作人员常态化上门走访,重点采集社区“一老一小”、孕产妇、有基础疾病患者、居家治疗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信息,进一步完善平台数据信息。充分运用信息,及时将重要信息数据反馈至相关部门和社区工作人员,特别是对辖区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主动预警,及时精准处置,实现社会风险有效防控。在做实三个试点街道“e治理”平台基础上,推动建立相山区区级“e治理”平台,并在全区渐进式推广使用。
(二)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加大“e治理”平台推广使用,拓展服务内容,吸引和激励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让群众习惯线上报事反映,网格员接单线下调处,实现问题纠纷源头治理、提前预防、应急处置。推行积分制管理,把居民日常行为量化为积分,用表现换积分、用积分换物品,实现“小积分”撬动“大治理”,换取“大能量”。通过整合资源、联动共享,将“流动办公桌”“办公晨摊”“来赶集吧”等服务载体,拓展为“e治理”平台线下收集问题的渠道,把办公桌搬到广场上、楼栋边、大门口,收集社区居民诉求,特别是不善于使用微信、电话等线上渠道的老年人诉求,闭环处理,切实解决居民群众“家长里短”“关键小事”,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完善平台应用机制。建立监测分析机制,实时监测平台信息,精准分析各类问题,总结规律趋势,对推进难、投诉多、热度高的群众关切问题提出防控、化解、处置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直观准确的参考依据。建立考评机制,以街道、社区为主体,分层级、分重点、分细节,采取线上与线下、数量与质量、日常监督检查与年终考核评定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星级评定”工作,对社区工作者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推动平台深度运用,实现考核评价“一把尺”。建立激励机制,推动“e治理”平台建设管理向纵深发展,在街道定期开展“最美网格员”“最美志愿者”评选活动,选树优秀典型,在相山先锋网、相山先锋公众号开设专栏,大力宣传、积极推介优秀网格员先进事迹,提升网格员对职业的荣誉感、居民对基层治理工作的认同度。
(执笔人:肖伟 王琪雨 王枫 彭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