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第A07版:

汤汤浍泡水 殷殷南阁情

周 武

年少时,曾到在距家不远的临涣求学。其间,遍游临涣的大街小巷,茶坊牛市,经常听到临涣人挂在嘴边上的“南阁”,懵懂的我愈发好奇,不知南阁为何物。从茶客长者那里听到关于南阁的只言片语,仍不明所以。参加工作多年之后,机缘凑巧,从事与历史有关的工作,想起多年之前萦绕心头的疑惑,专心搜集与临涣南阁有关的史料,收获颇多,令我茅塞顿开。

谈起南阁的历史,不得不说临涣古城,因为南阁始终同临涣古城命运相连,休戚与共,更确切地说,南阁就是临涣古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临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周武王时期,然而临涣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临涣是宋国边陲小城,被称作铚邑。铚邑处在宋楚边境,宋防楚而筑土城。秦汉时期,铚邑利用其便利的交通,逐步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隋唐时期更是变成淮北地区的贸易中心。城内店铺摊位长达数里,8条街道纵横交错,是江苏、河南、安徽、福建、山西等省贸易的重要商埠,临涣城内的福建会馆和山西会馆就是明证。

临涣古城墙作为古时的一项大型军事防御工事,城墙高大坚固,配套设施齐全。临涣古城墙是我国延续时代较长、跨越朝代较多、没有发生过大变迁的古城垣,我们能借此雄浑壮美的历史遗存中去感知历史,感受历代王朝的繁华与落寞。临涣土城分为两次筑成,第一次采用平夯法叠筑,土质为黄土、杂土,夯层规整,每层厚15 厘米不等,夯窝深2—3厘米。主城墙呈梯形,两腰经铲削修整,并用圆木棒横向拍打,表面十分平整、光滑、坚硬。第二次采用覆土堆筑,输送的沙土杂以砂礓和汉代遗物。完好时期的临涣古城,环临涣集一周,呈东西略长的正方形。城内径东西长1490米,南北宽 1394米,周长5818米,上宽5—8米,高7—15米不等,城基部宽30—50米,内坡度22.3至26.5米,外坡度22.9至26.5米,总面积约2.7平方公里。

临涣古城原设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门,由于频遭战争,东、西、北三个城门相继被毁,荡然无存。据茶客长者所言,临涣古城的那三个城门原有形制较小,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式建制。城门均作拱圈形,由砖石错缝砌成。东门称先觉门,又叫宗耀门,因面朝东方,最先沐浴阳光而得名,门额外题“先觉”二字。西门原名通津门,门额外题有“通津”二字,后因“美少妇智杀色县令”的传说,改名彤心门。南阁的东侧是慈云庵,庵内殿中曾供有十八罗汉的塑像,庵内藏有许多文人墨客的诗词书画。北门名叫镇宁门,门额外题“拱辰涵月”,喻指四方归心之意;内题“裨道泽仁”,喻含弘扬仁义道德之意。整个城门座面宽约12米、深4米、高5.6米。台座两侧建设有砖阶,有向上通往城墙上的马道。

临涣古城的南门原名为正阳门,因其面朝包河(古称泡河)和浍河(古称涣水、浍水),亦有人称其为泡浍门,因其城墙上建有玉皇阁,故又被人称之为“南阁”,声名远播。南阁位于南段城墙中间,是四个城门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可谓是匠心独具,设计奇特,亘古少见。作为正门的南门是这个城墙里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城门。南阁与城墙系同一时期建造,秦、汉、唐、宋、元、明、清各代,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缮。

南阁原是两层建筑,高15米,东西长12米,南北宽9米。南阁的底层是一拱形城门,用长条石砌成,门下可供人马、车辆通行。东侧两层上有大门,门下有石阶,游人拾级而上,倚楼远眺,古城绿水交相辉映。阁的中层正面自东向西并列着一排齐整的雕花栏杆,栏杆五光十色,远远望去奇光异彩。栏杆后,是12扇彩门,门的上方有千余个方形、圆形对称的窗口,门的下方木板上画着各种构思奇特的油漆画。栏杆上层有10多个对称的窗口,用油漆木板连接起来,涂以各色彩绘。阁顶为琉璃小瓦,分五脊六兽,阁顶两端雕刻着各种不同形态的飞禽走兽,鳞次栉比,惟妙惟肖。阁内正殿中央供奉着一尊雕塑的玉皇大帝,所以南阁又有玉皇阁之称。南阁飞檐翘角,高耸平原,云霭缭绕,金碧辉煌,宛如蓬莱仙宫。

更为奇妙的是,在玉皇阁琉璃瓦的屋脊中间,建造了一座袖珍型的庙上庙——姜太公庙,庙高1.5米,长宽各1米,真是形态别致,匠心独具。庙内姜太公的造型独特,栩栩如生,这“庙上庙”和“神上神”的奇观,临涣更是全国独一无二。南阁的南墙有碑刻“光增绘泡”,北墙有碑刻“永镇山河”,此字应为是建阁之时所刻,字体苍劲有力,碑刻遗存尚在。更引人注目的是阁上镌刻着许多珍贵的石雕,现存的文物《镇水神兽》《狮子衔鲤图》《禹王锁蛟龙》等图案雕刻得活灵活现。南阁完全无愧于“千年文化艺术的瑰宝”的美称。

南阁,上千年来吸引了无数游人。南阁下临浍泡,飞阁流丹,河上鹤汀凫渚,渔舟唱晚。游人登楼远眺,城光水色,碧野村落,尽收眼底。尤其酷暑时节,微风徐徐吹过河面,带来凉爽水汽,阁下拱洞凉风习习,是临涣人炎夏避暑纳凉的好去处。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为南阁香火会,远近香客云集,整个阁寺烟雾缭绕,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热闹非凡。从南面远望雄踞浍河北岸的南阁云蒸霞蔚,烟雾升腾,可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相媲美。

临涣城墙的外围,是一条长约8华里,宽约10米,深约4米的人工河,它是临涣古城外围很早之前开挖的护城河,护城河在临涣东部的码头东边流入浍河。城墙东面与北面的护城河是人工河,南与浍河相通,西与铚沟、仓沟相连,组成一个既能防洪灌溉,又能御敌运输的综合性水系工程。从前护城河水清澈透亮,倒映着河边的树木和房屋,一切显得无比宁静安详,成为临涣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后因年久失修,逐渐干枯湮废,殊为遗憾。

南阁在临涣人心中的地位,是神圣和至高无上的。临涣虽然名胜古迹众多,挂牌保护的就有20多处,素有“两庵四寺九阁十八庙,两堂两馆四泉十二景”之称。但在所有的庵堂、阁庙之中,南阁是居于中心位置的,不仅仅是阁中供奉的神仙地位最高,连其塑像的海拔高度也是最高的,香火同样也是最盛的。因此,久而久之,南阁便成了古铚人(临涣人)心灵和精神的寄托。他们认为当时兵灾与旱涝频仍,但临涣(古铚)基本无虞,古铚之所以兴盛,经济繁荣发达,人民安居乐业,除了浍水的交通地利之便,玉皇大帝的保佑功不可没。事实上,铚城在秦时置县,元朝以前均为县府治所。鉴于城高壕深,易守难攻,所以铚城人民才能多次免于兵灾战火。

南阁建筑精美,艺术高超,具有极高的军事、历史、文化、艺术研究价值,可惜在“文革”期间的1975年秋被拆毁。南阁被毁是临涣人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成了无法打开的心结。南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仅是临涣的一张名片,更是承载着历代临涣人的挚爱追思、惋惜怀念的复杂情感记忆,这种情已经融入临涣人的血脉之中,深深扎根于心里。

《汤汤浍泡水 殷殷南阁情》

收听音频版

请扫二维码

2024-05-06 周 武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62108.html 1 3 汤汤浍泡水 殷殷南阁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