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朱冬 通讯员 郭雨晴
本报讯 我市在社会救助领域多点发力,全面提升兜底保障能力,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据统计,今年2月份,我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27363人次,累计支出资金1757.94万元;农村低保对象69826人次,累计支出资金3949.72万元;保障特困供养对象5523人,累计发放特困供养补助资金1206.5641万元;临时救助156人次,支出资金32.9620万元。
为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我市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5类救助服务对象和8大类、50小项的救助服务内容。同时,与市财政局联合修订了《我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和《我市临时救助工作操作规程》,不断完善“8+1+N”救助体系的各项制度机制,进一步夯实了社会救助服务保障基础。
在创新救助工作方面,探索创新低收入人口与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常态化帮扶衔接并轨工作。在全省率先试点衔接并轨工作,市政府印发《淮北市低收入人口与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常态化帮扶衔接并轨实施方案》,“1458”工作法得到民政部充分肯定,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2023年民政部社会救助工作创新实践案例。探索创新“政府+慈善”救助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并使用“淮慈救助帮扶信息平台”。
为了优化救助机制,我市建立了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实现了低收入人口等社会救助对象的信息汇聚、常态监测、快速预警和精准救助。畅通了皖事通——皖救一点通政务服务应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等自主申请渠道,优化了申请流程,实现了社会救助事项“掌上办”“及时办”“马上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