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2日

第A04版:

擘画同心圆 共襄大团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因此,各民主党派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的主题,大力弘扬“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民主协商、开放包容,团结奋进、开拓活跃,求同存异、命运与共”的大团结精神,擘画同心圆,共襄大团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一、发扬大团结精神,必须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元化,文化习惯存在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不断遏制,团结则变得极为重要。能把14亿人口团结起来,能把各条战线团结起来,能彰显大国地位,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纽带,把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一种国家意志和力量,需要一种大国责任和担当。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和平,以大团结的精神凝聚力量,以大团结的情怀惠泽天下。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和发展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要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擘画了大团结的宏伟蓝图,擂响了大团结的感召力量,为大团结的巩固与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发扬大团结精神,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所以,发扬大团结精神,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

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后来,列宁提出“全世界无产者与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 :“中国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团结:民族间的、阶级间的、党派间的、国际间的。只有民主与团结,才能使抗战增强力量,才能使中国走上轨道。”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响亮地提出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建设“多民族的大家庭”等口号,从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的范畴与阶级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的号召,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从马克思主义的团结观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团结论,是一脉相承的,又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完善和进步的,这也是大团结精神的时代要求。

翻开我国近现代史,中国人民依靠团结的力量保家卫国、抵御外侮,伟大的团结精神和“统一战线”造就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同心同德的独特品格。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政策和白色恐怖,历经艰难曲折,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创造性地开展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开创了党的建设和革命事业的大好局面。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 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继而为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转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了伟大的贡献。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爱国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道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可以说,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离不开团结的力量,离不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正是因为团结,中华民族才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此,我们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看待大团结,共襄大团结,不能以教条主义看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大团结,立足同心圆,活学活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管是在改革开放的事业中,还是在抗洪抢险、防震救灾、疫情防控等国家行动中,《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始终唱响在中国人民心中,让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也坚定了我们“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豪情,并始终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三、发扬大团结精神,必须坚持和笃定“四个自信”, 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我们必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民族团结作为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石,把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团结和中华民族的大团结都协调统一。犹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使命,把大团结精神发扬光大,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以民族大团结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同时,维护民族团结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以,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要尊重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和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反对一切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腐朽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传统文化建设,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让传统文化异彩纷呈、开花结果。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是中华民族最稳定的精神基因,它对于民族团结起到了反哺性的促进作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擘画同心圆,共襄大团结。伟大的团结精神和团结力量始终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在大团结精神的感召下,正朝着中国式现代化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

(作者:淮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员 梁峰)

2024-03-22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58710.html 1 3 擘画同心圆 共襄大团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