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晗
有人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有人的乡愁是难改的乡音,有人的乡愁是记忆中回不去的故乡,而我的乡愁是一碗简单的烫面。
自我有记忆时,印象最深的就是烫面,是早上妈妈来不及做饭时,一碗热热下肚的饱腹;是中午发烧没胃口时,一碗辣辣下肚的开胃;是晚上爸爸上夜班不在家,一碗清淡下肚的陪伴。对于淮北人来说,烫面和空气一样稀疏平常,但是又或不可缺,每个在外的淮北人,除了令人挂念的父母,最想念的还是那一碗普通的烫面,就像烤鸭之于北京人,煎饼果子之于天津人,铁锅炖大鹅之于东北人,那是流淌在淮北人血液中的食物。
每次回淮北,除了飞奔向许久未见的家人,还有家附近从小吃到大的烫面摊,那是个不起眼的摊位角落,只有一辆小破车和几张很有历史感的廉价桌子和小凳子,简简单单的菜单明晃晃地全在车上,但老“饕餮”们知道,这才是对味的、日思夜想的烫面摊,而不是那种开在豪华地段、菜单花里胡哨、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红店”,那是资本堆出来的,而不是淮北人心中的。
捞起一把在凉水泡开的面,迅速放到烧开的大锅里,浅浅地用筷子把在开水中翻滚“跳舞”的烫面翻个面,使其受热均匀,然后迅速放到调好味的碗里,泼上特制的料汁,简单撒上大蒜叶、香菜末、甜榨菜,淋上辣椒油、香油、白醋就可以上桌了,整个过程一到两分钟。这是一碗简单朴素的烫面,没有复杂繁琐的制作过程;这是一碗其貌不扬的烫面,没有花里胡哨的宣传噱头;这是一碗令人魂思梦萦的烫面,有的只有浓浓的乡味,它只是一碗烫面,想让每个淮北人吃饱、吃暖、吃得满足、吃得幸福。
第一次吃烫面的外地人可能会把烫面和米线弄混淆,认为烫面是细米线,其实米线和烫面千差万别。烫面是半熟面制品,只需要简短过一下沸水就可以上桌,口感韧中偏软,更容易浸味,适合赶时间吃饭的人群,在饥肠辘辘的时候迅速给你补充能量。而米线多为生的米制品,煮熟的时间要比烫面多几倍,且米线多为爽滑弹口,米线的烹饪形式和浇头更加丰富多彩,如小锅米线、泡椒米线、酸汤米线等等,成为全国人民喜爱的一道美食。
在中国美食这个大家庭中,越来越多的美食被挖掘,口味与时俱进适应各地不同人群,甚至走出国门,征服世界各国美食家的胃,只有淮北烫面像他伴随着的淮北人,无论时代发展天翻地覆,仍保持着当初的赤子之心,一如从前的朴实无华,只为给来不及吃饭的学生上课时的踏实感,只为给没有太多钱的人们吃饱的满足感,只为给在外的淮北游子记忆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