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地主要做法
一是抓项目招引。2022年引进总投资超1亿美元或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4个,美敦力康辉科技园、合全药业研发中心、比亚迪二期、国能常州二期等4个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成功签约。“两特三新一智能”主导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7%,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1115”(力争到2025年拥有年开票销售超100亿元、超50亿元、超30亿元的企业均超过10家,超10亿元企业超过50家)大企业集团培育成效显著,销售超亿元企业达530家、同比增加46家。全市仅有的两支QFLP基金顺利落地,龙城金谷(北区)新增入驻机构超150家。二是抓人才创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968.4亿元,同比增长5.6%,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3.6%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5.54件。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全市首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碳材料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人才总量2.53万人,引育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专家9名、B类专家3名。北京、上海离岸创新中心成功运营,“科技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扎实开展,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为创新积分企业融资超5亿元。新增投用人才公寓10395套。三是抓要素保障。全力打造一个“成本最低、服务最优、产出最高”的产业生态,从2022年起,推出“链上有约邻里配套”产业资源对接品牌活动,为企业搭建上下游合作共赢的平台。迭代打造全链条、全闭环的项目建设“招推服一体化2.0模式”,以“拿地即开工”常态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的服务保障。完善产业增值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人才公寓和海铁联运等重点工程,从土地、人才、物流、融资、产业配套等方面入手,不断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四是抓营商环境。推行“高新事·高兴办”,打造常州市数一流、江苏省站前列、长三角有影响的营商环境“服务金牌”。紧盯行政管理、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三大领域,建立健全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网格管治理、一个中心管指挥、一个网络管服务、一个平台管信用的放管服“六个一”服务体系。
二、对策建议
一是聚焦产业招商。围绕“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城市定位,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绿色食品产业。聚焦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围绕汽车零部件、后市场招引项目,为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做配套。二是强化项目招引。紧盯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上市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分析产业投资布局和头部企业投资动态,全力招引对我市产业发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寻求转型升级的突破点和发力点。注重招引初创公司,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等。三是配优招商队伍。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精准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吸引投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依托其专业知识和人脉资源开展以商招商。适时调整驻外招商队伍,选拔一批懂经济、懂产业、会谈判的年轻干部,或从社会上选聘专业招商人员予以优化补充。制定绩效评价体系,按照工作业绩兑现薪酬,激发工作干劲。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招商项目“招推服”一体化服务模式,涉企事项全程代办,简化办事流程。重点产业项目在全市范围内调配土地、能耗、环境容量及产业基金等要素,保障项目落地。进一步发挥“红黄绿”亮牌预警机制作用,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进行全过程压茬调度,推动招商项目加快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及时纳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