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杜集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激发代表活力放在重要位置,推深做实“五个聚焦”,持续巩固拓展代表工作“2121”工程,不断丰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积极做好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用代表履职的生动实践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聚焦政治引领,把牢代表履职方向
加强代表履职培训,认真宣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觉做制度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通过“两手抓”,让代表履职更有方向、更有活力。一是抓履职培训。采取集中与分散、线上与线下、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集中办班、专题讲座、调研考察、网络培训等形式,组织开展区十一届人大代表履职培训,指导各选举单位和代表小组根据履职需求加强代表专题培训,提高代表政治素质和依法履职能力。二是抓研讨交流。坚持每年为代表订阅寄送《中国人大》《江淮法治》等刊物以及相关学习资料,为代表学习履职知识、交流履职经验创造条件。组织代表围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学习与代表履职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开展研讨交流,进一步提高各级人大代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着力在全体代表中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三是抓实践提升。认真落实“全覆盖”要求,邀请基层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各类座谈、视察、督查活动,忠诚为党分忧,忠实为民代言,在服务发展大局上主动担当作为,在增进民生福祉上牢记初心使命。今年以来,已邀请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12人次,参加政府、法院、检察院组织的各类座谈会、听证会、征求意见会8人次,参加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督查活动14人次。四是抓宣传引导。突出加强对代表工作先进经验、代表履职风采、代表小组活动的宣传,讲好代表履职故事,总结推广代表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先后在《江淮法治》《人民代表报》《淮北日报》《淮北人大》等刊物发表代表履职稿件11篇。
二、聚焦平台建设,激发代表履职热情
按照“拓展服务功能、创新联络方式”的思路,推进代表活动室提档升级,努力实现活动室功能更加完善、接待更加便捷、保障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明显。在拓展服务功能上,致力把代表活动室拓展成五大功能,打造成更形象、更直观、更利于抓落实的“五个站”:一是接待站,成为代表服务选民的接待中心;二是工作站, 既是代表闭会期间的办公场所,也是国家机关听取人大代表和群众意见的场所;三是充电站,成为人大代表履职学习的课堂、学习交流的园地、履职尽责的培训中心;四是服务站,既是人大常委会为代表履职服务的场所,也是代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服务场所;五是宣传站,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人大制度、法律法规、基层人大工作等的阵地。在联络方式创新上,将代表活动室向基层村(社区)延伸,在片区式、网格式、流动式联系选民的基础上,创新联络员接待、轮值接待等,方便选民就地就近反映问题,打通代表与选民联系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代表活动室的提档升级,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把活动室当作桥梁纽带,成为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车”,进一步畅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此外,区人大常委会主动适应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的新需求,积极推进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代表工作质量,开展代表信息化平台使用培训,不断提升工作效率。
三、聚焦民计民生,丰富代表履职内容
常态化开展代表小组活动,围绕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教育医疗和民计民生等方面工作,深化代表主题实践活动,让代表当好反映群众意愿的“代言人”、维护群众利益的“贴心人”、解决群众困难的“热心人”。一是当好桥梁纽带。一方面,邀请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参加和指导代表小组活动,努力提高小组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代表参加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的代表接待日及执法检查、集中视察、专题调研等活动,拓展代表知情渠道。坚持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常态化,拓宽代表直接参与监督工作的渠道,推动解决群众最急盼的问题。二是拓展活动内容。每年制订详细的代表小组活动计划,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充实活动内容,拓宽代表对人大工作的参与度。每次活动,明确主题、周密部署,尤其是结合“双招双引”、工业强区、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融入徐州都市圈等重大部署、中心工作,以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找准切入点、结合点,让代表小组各项工作与全局工作合拍、与改革发展同频、与群众心声共振。三是提升活动实效。把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代表活动的重心,更加突出“政治性”、更加注重“创新性”、更加彰显“人民性”。通过联系走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接触,更加广泛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汇聚民力。例如,今年6月份,朔里镇人大组织本镇三个人大代表小组,创新开展“六进”活动,鼓励代表进农户、进田间、进部门、进超市、进企业、进校园,察民情、聚民意、惠民生,收集意见建议40余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2件,收到良好效果。上半年,全区15个代表小组,围绕医疗卫生健康、食品安全、重大项目建设、农村矛盾纠纷化解、生态环境保护、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开展调研、视察20余次,形成有价值调研报告9篇,积极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四、聚焦履职考核,增进代表履职动能
为进一步提升代表的自我约束能力,增强代表履职能力,建立代表年度考核量化考评体系。一是强化过程管理。进一步推进代表履职档案规范化建设,将代表出席会议、走访接待人民群众、向选民述职等情况分别设计成13项表格,由代表本人填写编入《人大代表履职登记册》,一人一册,代表小组统一保管,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镇人大主席团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察看代表履职是否到位、履职登记册填写是否规范;区人大代表联络室每半年进行一次抽查,了解代表履职整体情况,并将抽查情况进行通报。二是自觉接受监督。规范代表学习制度、代表小组活动制度、代表视察、联系选民、向选民述职等一系列制度。规定每一名直选代表一届任期内要向选民进行口头或书面述职一次,年度考核中口头述职考核权重设定为书面述职的四倍,鼓励代表面对面接受选民监督。2022年底,全区有80余名区、镇人大代表回原选区述职,接受选民评议。三是注重结果运用。将代表履职过程划分为5大类21项,每一项对应2至10分不等分值,代表满勤出席人代会、各类代表活动可得60分,考核等次为“一般”;积极建言献策,撰写调研报告可得75分,考核等次为“好”;推动群众反映问题解决,群众满意可得90分以上,考核等次为“优秀”。代表一届任期内两次考核优秀的,将被推荐为连任代表。通过考核“小积分”撬动代表履职“大作为”,督促各级人大代表积极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四是探索建立代表退出机制。凡有与代表身份不符的行为,且经提醒仍不改正的,责令其辞去代表职务。进一步明确规定代表退出的依据、情形、方式、程序等,打破“届终制”,形成代表“能进能出”的格局。
五、聚焦民呼我应,推进急难愁盼问题解决
全区各级人大代表迅速行动,以开展“5+4”代表主题活动为契机,认真履职,积极作为,及时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一是扎实开展“聚民生,惠民意”行动。按照“五级人大代表每一个月提出一条涉及民生建议”的工作要求,自2022年4月份以来,共收集交办各级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6903 件,交办396件,办结6507 件,办结率94.26 %,有效回应群众关切,在助力改革攻坚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2022年7月,矿山集街道部分区人大代表提出“关于解决朱庄社区下辖的六村村内道路破损、影响群众通行的建议”,矿山集街道人大工委交办后,为推进建议落实,及时跟踪督办。矿山集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及时协调、研究解决方案,投资100余万元,仅用10余天时间就将村内道路进行整修并硬化,受到群众好评。二是高标准票决监督民生实事。全面实施镇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促使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更加符合民需、贴近民意、惠及民众。各镇相继制定出台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意见,建立起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模式,实现从“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真正让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者、决策者、监督者和受益者,实现了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与群众“急难愁盼”的精准对接。2023年上半年,朔里、石台、段园三镇共票决重大民生实事项目10个,涵盖人居环境、高标准农田改造、乡村振兴农产品深加工及仓储物流、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总投资1.52亿余元。例如,石台镇实施“梧桐水厂”改建为增压站工程,总投资5340余万元,通过建设地表水厂及配套管网,实现城乡供水以地表水替换地下水源,同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石台镇六个村、朔里镇一个村8295户、31467人农村居民供水水平,切实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有效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三是用心用力办好代表建议。进一步健全“办前联系、办中沟通、办结答复、办后回访”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完善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模式,细心交办、用情督办、耐心答复,办结一件、销号一件,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探索建立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实现代表建议办理与检察公益诉讼建议办理的双赢多赢共赢。截至7月底,“关于加快落实杜集区人民医院新址搬迁落地的建议”“关于加快高岳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校建设进度的建议”等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37件建议全部办结,代表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