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4日

第A06版:

塞外春来风景好

——中煤三建王家塔煤矿“幸福后勤”二三事

■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李继峰

初春时节,阳光明媚。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的中煤三建新托管的王家塔煤矿,是一座年产800万吨现代化矿井。开春以来,有1300名干部员工进驻这座智能化煤矿。面对新队伍新环境,王家塔煤矿提出“幸福后勤”新理念,为职工全方位提供高质量服务。

灯房管理智能化

“高停师傅,脸正一点,好的,你可以刷脸领灯了,下一位。”2月5日一早,在整洁明亮的智能灯房里,几名职工排着队,耐心地等着管理员邹丽娜给他们录虹膜,核对身份信息。

录好信息的高停,有点迫不及待了。急匆匆地跑几步,来到灯柜前,对准摄像头刷脸。矿灯柜门“滴”一声弹开,里面整齐放着矿灯、定位仪和自救器。

王家塔煤矿过去用的是老式的矿灯充电架。职工取灯,要用钥匙开锁,矿灯是否有故障也不知道。年前,这个矿安装了新型矿灯充电柜,实现灯房管理智能化。

“我们一共安装了17架智能矿灯充电柜,一架100盏,能满足1600名员工的矿灯管理。”邹丽娜笑吟吟地说。在这里,实现智能充电、“一人一灯”“自动报警”的智能化管理,矿灯存放、充电、故障检测、取灯、使用全流程自动化控制。

服务贴心显温馨

“我们洗衣房,新引进了7台智能洗衣机,全矿职工的工作服做到了应洗尽洗,职工每天都能穿上里外干爽的衣服上班。”2月6日,洗衣班班长刘成娥笑着说。

刘成娥在洗衣房工作了13年。“现在咱矿每天有860名职工入井,每人每次都要洗五六件工装,每天洗衣量达5000件,早班中班要洗2000件,夜班相对少些。”在她认真的管理下,职工的里外衣全洗,工作量增加了三四倍,洗衣班的服务质量,却不“掉队”,没打折。“过去,一机箱最多洗120件,现在可以洗210件。”

衣物洗的次数多了,就容易破损。洗衣班的女工们,免费对衣物进行缝补,从不耽误职工下井穿。周到的服务,给入井的矿工带来“身上的满意”。

餐厅品味“家味道”

1300多名职工,来自十三个省和自治区。在王家塔煤矿员工餐厅,众口不再难调。

矿餐厅按照“菜品焕然一新、服务提档升级”的目标,从管理制度到责任分解、从饭菜花样到服务质量、从工作方向到工作目标等方面,持续将“舌尖工程”内容优化分解,满意每个人的味蕾,让来就餐的矿工,真切感受到餐厅,就是“家味道”。

洗菜、切菜、烹炸、蒸饭……厨师们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上午9点50分,这里开始为上大班和中班的600人准备丰盛的午餐了。

餐厅实行一周一菜谱,定期推陈出新。早晚餐为两荤三素、两样小菜,免费汤水。午餐为三荤三素、三样小菜,为广大员工提供美味可口、菜式丰富、营养均衡的饭菜。

“我们坚持食品安全第一,每周都邀请职工代表来后堂,监督食品制作,真正让大家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矿餐厅主管魏自常说。

“油条1元一根,馒头3角一个。我每天在餐厅吃饭,饭菜既合口,环境干净卫生,一日三餐花费在20元左右,我算比较能吃的吧。”来自鄂尔多斯的回族职工金师傅说。矿上开通微信群,收集员工“金点子”,从“色、香、味、价”等方面,持续提升餐厅服务水平和饭菜质量,让职工人人有“口福”。

阳光育才拓赛道

智能化矿井,需要适配一支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该矿把全方位抓实人才建设,当做最高端的优质服务。

“我们构建特色模式,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员工技能螺旋式攀升,为他们设计好精彩的职业舞台。”矿培训办主任王永强说。该矿推行“双线”激励机制,第一条线是由“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学历提升线,第二条线是由“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技能提升线,形成阶梯式人才培训体系。

适应现代矿井发展的需要,出台了一系列办法,为培养青年生产骨干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打造“金牌师徒”就是一个特色做法。金牌师傅有硬杠杠:必须具备三年以上的基层岗位操作经验,还必须是某岗位(工种)的技术标兵、岗位工匠或是处级以上的岗位名星。“金牌徒弟”须是岗位的佼佼者、青年技术骨干,或是基层技术干部的重点培养对象。矿上每对师徒建档案,都有培养期限、考核标准、奖惩办法,明确了师徒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好师傅”,带出“亮徒弟”。

该矿对于每一名刚入职的大学生,为他们建立人才档案,结合大学生的专业方向、能力水平、特长爱好等归口管理;指派一名工程师“结对子”,按照专业管理、对口安排的原则,量身打造职业通道,让他们与企业共同发展进步,尽享职业赛道上的“成长快乐”。

2023-02-14 徐志勤 ——中煤三建王家塔煤矿“幸福后勤”二三事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29653.html 1 3 塞外春来风景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