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01日

第A07版:

重阳节浮想

郭兴华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经意间就又到了九九重阳节。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敬老节或尊老节,这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始于战国,延续至今。孔子在《论语·里仁》篇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说,家有年迈的父母,子女不宜远出,如果实在需要出游,应当告诉父母出游的原因和到何处去。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一直到今天。重阳节又被称为“踏秋”,到了这一天,所有的亲人都要聚在一起登高望远,以避“灾祸”。

过重阳节的习俗,不只是民间百姓有之,在社会其他各阶层依然。文人墨客或写诗或填词,以抒发自己的心境感慨或遭遇的顺逆。其中为男女老幼皆知的要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他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王维在重阳节因思念家乡亲人而作。当时他正在长安为谋取功名而奔忙。繁华的帝都对他虽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对于一个游子来说,身处异地他乡,倍感孤独无亲,于是写下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抒发了自己孤独处境的感受。所以他“每逢佳节倍思亲”设身处地想想,这种体会人人都会有的。

茱萸,据说可以避灾,将其制成香荷包,以便在重阳节登高望远时佩戴在身。可如今他“独在异乡为异客”这远方的兄弟都插了茱萸登高,只少了我王维一人,此时的王维功名前程未卜,亲人又不在身边,能不痛乎?

伟人毛泽东,于戎马倥偬中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其中1929年重阳节写的《采桑子·重阳》广为人们所熟知。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他触景生情,遂成此词。词中说“人生易老”所以人们应当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让“小我”化为“大我”,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地发些光和热,生命才会更充实和宝贵,若能如此,即使人生易老,却又何妨?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年年岁岁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而今“战地黄花分外香”为何?因为战地播种着英雄的头颅,灌溉着烈士的鲜血,在隆隆的炮火中野菊挺立开放,绽黄吐芳,格外美!格外丽!岂能不让人倍感喜悦?战地黄花分外香,洋溢着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等句是真正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的哲理光辉!是诗的最高意境。

回头再看一般文人所写的“重阳”诗词,总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如李白的《九日》“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杜甫的《九日》“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南乡子》“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黄庭坚的《南乡子》“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花簪花不鲜愁”等等,与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一比,真可谓一览众山小了,只有毛泽东之词意趣横生,戛戛独造,亦独见其含英咀华之功力。

今天,时值国家建设新时代,全民步入小康生活,更是把敬老爱老提到了新的高度,养老制度更加完善。国家给退休职工连涨退休金,农村老人也有一定的养老金,使老人老有所养,市县办了老年大学,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去参加学习,使老有所学,各社区修建了广场,给老年人提供了跳舞唱歌的场所,做到了老有所乐。

喜看神州新时代,

重阳秋高丹桂香。

不似春光胜春光,

人间欢乐驰九州。

2022-10-01 郭兴华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21138.html 1 3 重阳节浮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