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8日

第A05版:

“三农”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徐从亮

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方位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农业获得长足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获得感持续提升。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45亿元,较2012年增长58.3亿元,年均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4元,是2012年的2.27倍,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79降到2.4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51万吨,较2012年增长32万吨。2022年夏粮总产102.14万吨,实现“十九连丰”,亩产501.74公斤,连续四年全省第一。当前秋粮生长已进入中后期,长势总体良好,具备夺取丰收的苗情基础,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2021年底,全市生猪出栏97.2万头,较2012年底增长32.8万头、增幅50.93%,生猪生产形势总体稳中向好。蔬菜、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居民餐桌更加丰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二是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不断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5%。种业振兴扎实推进,十年来,共审定农作物新品种34个,收集上报农作物种质资源210个,建设种质资源圃1 个,濉溪县获国家制种大县政策奖励。农机装备条件持续改善,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83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8%,稳居全省前列。全市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605户,在册家庭农场8468户,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到1375个,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有力推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三是乡村产业发展开创新局面。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8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5家,形成凤凰山、百善、口子、宝迪四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立小麦、生猪、家禽三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相山区凤凰山工业园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濉溪县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省级农产品加工业强县。创建“淮优农品”区域公共品牌,认定100家174个“淮优”农产品,培育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7个,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相山区、烈山区入选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培育出榴园、南山等一批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信息产业高速发展,2021年农村产品网销额达3.7亿元,累计建设村级益农信息社354个,杜集区蝉联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

四是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积极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六年实现负增长。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濉溪县、烈山区、杜集区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有效使用总数达239个,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五是农业农村改革实现新突破。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40.45万亩,流转率56.3%,探索出“小田变大田”先进经验。农村宅基地改革稳慎推进,杜集区整区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质量不断提高,核实集体资产38.6亿元,全市以股份形式开展“三变”改革的村达269个,占比85.13%。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底,50万元以上强村数量达到68个,占比达21.52%。

六是乡村振兴战略呈现新面貌。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淮北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等政策文件,及时调整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五大振兴专项小组及工作专班,乡村振兴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8%以上,农村污水处理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达265个,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2022-09-28 徐从亮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20750.html 1 3 “三农”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