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陈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北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始终牢记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重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这十年,我们高位推动,构建齐抓共管生态环保大格局。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主任”的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织成立14个领域专业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完善局纪联动、生态补偿和“赛马”考核等一系列制度,生态环保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建立市领导包保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制度,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决扛起生态文明政治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深入一线明察暗访突出环境问题,压紧压实责任落实。成功将昔日黑灰“煤城”改造为生态美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和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
这十年,我们聚力攻坚,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聚焦重点领域,强化环境治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取得历史性突破。2021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0.5%;优良天数比例78.4%,较2015年提升16.8个百分点。2021年,沱河、浍河、澥河、濉河4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其中澥河达到Ⅲ类水质;8条城市黑臭水体达到“长制久清”,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均为地下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为10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比2015年提高3.87%。
这十年,我们源头治理,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档升级。严把项目审批关口,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升级。十年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3.4%、36.9%、22.6%、27.8%。推动约540万吨大宗货物实现“公转水”运输。2021年“淮北市中国碳谷绿色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入选省第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大力实施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全市现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重点企业49家,投资金额239.6亿元。22家节能环保产业入选2021年省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推介目录。
这十年,我们迎难而上,纵深推进三大保卫战。十八大以来,治气方面,淘汰改造燃煤锅炉443台1841蒸吨,其中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面淘汰。建成运用253个空气微观站、50套车载监测设备、31套镇(街道)标准站、4套激光雷达、15套黑烟抓拍系统;融合环保、公安、住建、城管等685个视频监控点,打造智慧监管体系,综合利用监测数据实施统一调度。治水方面,投资12亿元对老城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新改建雨污水管网382公里。建设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站),实现全市18个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治土方面,土壤污染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健全,农用地无污染超标点位,工业用地仅一块污染地块已实施有效管控,整体土壤环境状况在可控范围内。
这十年,我们牢记宗旨,全力践行为民初心。紧盯中央、省交办的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持续健全发现、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机制。2017年以来,中央和国家层面交办问题364件,已完成整改355件;省级层面发现问题692件,已完成整改659件。2021年以来,完成5个省级开发区区域评估,100多个项目共享共用规划环评中园区基础设施评价内容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22个大类、50个小类建设项目实行环评豁免审批。将62家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同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19年以来,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348起,处罚约4800万元。
这十年,我们蓄势赋能,绿色生态屏障逐步织密筑牢。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克服石质山岩石裸露面积达60%、被公认为非宜林荒山等困难,独创“七步造林法”,为20多万亩石质山披上绿装。系统修复废弃采石宕口,552.6公顷山体焕然一新;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21.2万亩,打造50平方公里的湖泊湿地、滨湖公园。绿金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王清宪省长对我市以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推进生态修复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建立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石榴专类公园以及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各1处,湿地保护小区41个,全市湿地保护率达5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不懈追求。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为核心,努力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现代化美丽淮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