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3日

第A04版:

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时代答卷

市发改委主任 王合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北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这十年,淮北市坚持聚焦要务谋发展,综合实力实现重大跨越。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2012年—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636.2亿元上升至1223亿元,跨越了六个百亿元台阶和千亿关口,10年增量达644.4亿元,年均增长6.0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30658元上升到62019元,实现了翻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51.9亿元增长到88.8亿元,年均增长8.8%。十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3%,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6%。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7.9亿美元,比2012年(3.5亿美元)增长4.1倍,年均增长2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1.3亿元,比2012年(202.1亿元)增长1.6倍,年均增长11.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分别从2012年的20360元、7286元上升至2021年的39688元和16504元,年均增长分别为8.6%和10.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从2.79缩小至2.4。

这十年,淮北市坚持激发活力促转型,产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全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累计关闭矿井9对,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109万吨。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2年的7.7:52:40.3优化为2021年的7.1:42:50.9,服务业比重提高10.6个百分点,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要转变。“五群十链”产业布局加快构建,2021年淮北市“五群”“十链”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63%和53.9%。战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尤其近年来加速发展,2019年至2021年产值分别增长22.6%、30.7%和36.8%,分别居全省第4位、第1位和第3位。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基地、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基地先后获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2021年两个基地产值分别增长13.1%、50.5%。“十三五”期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44%,超额完成“十三五”省定目标任务;2021年全市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3.7%,完成省下达我市年度目标任务;2022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5%,超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1.8个百分点。

这十年,淮北市坚持扩大内需稳投资,项目建设实现重大进展。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开放合作、社会民生等领域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开工重点项目1718个,总投资超6600亿元。其中:工业方面,碳鑫科技50万吨甲醇、优耐德引发剂、宁亿泰农药中间体、瑞柏新材料、凯泽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碳鑫科技60万吨乙醇、欧励隆年产12万吨特种炭黑等项目加快建设。平山电厂二期工程135万千瓦高效清洁燃煤机组并网发电,陶铝航空航天材料铸锭生产线、陶铝高性能活塞、汽车轻量化等陶铝新材料、口子产业园、华孚智能纺纱产业园、美信铝业、理士新能源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基础设施方面,郑徐客专淮萧联络线开通运营,淮北跨入高铁时代。淮宿蚌高铁淮北段全面开工建设,淮阜高铁获批,今年年底前将全面开工建设。泗许高速淮北段、济祁高速淮北段建成通车,浍河航道通江达海,徐淮阜高速公路淮北段、G3京台高速双堆集出入口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符夹线扩能改造工程、青阜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淮北火车站改扩建工程、淮水北调淮北市配水工程、S203淮六路连接线、S101淮徐快速通道南段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相继建成使用。社会民生方面,南湖、绿金湖、朔西湖、乾隆湖等城市中心湖带治理工程建成开放,国购广场、万达广场、吾悦广场、隋唐运河古镇、南翔云集等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淮北师范大学新校区、市委党校新校区、市职教园区、淮北理工学院、市一中新校区、市规划展示馆和档案馆等建成使用,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即将竣工投入使用。

这十年,淮北市坚持统筹协调提能级,城市品质实现重大提升。坚定不移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老城改造升级加快,老工业区改造效果显著,创新大道、泉山路立交、梧桐中路、龙山北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相继建成,市区多条“断头路”全面打通,建成100公里城市大外环。东部新城、高铁西站片区、南部次中心等新城新区建设同步推进,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6.58%上升至2021年的64.78%,累计提高8.2个百分点,居安徽第5位,皖北第1位。投入150多亿元持续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截至2021年底,累计治理塌陷地21.2万亩,搬迁村庄498个,妥善解决27.6万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淮海经济区等区域发展战略,2021年开通淮北至上海港、南京港、江阴港海铁联运班线,淮北站至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南通、连云港、合肥等高铁班次达到13列。实现长三角41个城市、88个事项异地通办,与沪苏浙地级市3800余家医疗机构门诊费用实现直接结算。淮徐结对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两地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制定出台了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方案。城市转型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分别刊文全面展示淮北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城市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发展定位,锚定全市GDP实现2000亿元发展目标,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等工作,加快实现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9-23 王合军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20425.html 1 3 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时代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