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王志良
吴秀玲老师从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繁忙的教育教学岗位上退下来后,为结交新朋友、丰盈幸福晚年……她在市老年大学报名参加了“摄影艺术”“非洲手鼓”等多门课程的学习。游学、研修、交友……多姿多彩的老年大学生活和社会实践让吴老师的内心日益充盈、快乐起来,也为她重圆青春梦想、掌握新技能、服务家庭社会提供了条件和机会。现在的吴老师成了一个快乐的“大忙人”,无论是淮北市“蒲公英爱心助学行动”的现场,还是淮北市教育系统退教协会各种文艺演出,经常能看到吴老师的身影。她用手中“生活时光机”记录时代变迁、生活律动与多彩瞬间,多幅摄影作品被省市报刊刊用。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至2021年11月,我市常住人口为1970265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324394人,占16.4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64889人,占13.44%。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想像吴老师一样走进老年大学的校门圆梦,老年大学出现了独特的“一座难求”现象。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学习型社会,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省、市、县(区)各级教育部门认真谋划推进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加大设施资源投入,提升教学内容和质量,推动老年教育多元、特色发展,让老年人“学得了”“学得好”。
2020年11月13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安徽省老年教育条例》,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淮北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履行老年教育条例的各项职责,通过强化决策引领、政策支撑、资金保障、基础建设和改革驱动,有效推进“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四级老年教育办学体系建设,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老年教育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我市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年教育工作格局。
凝聚共识,提升服务能力。坚持“把老年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印发淮北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细化实化“政府主导”老年教育发展的职责。2022年4月,教育牵头民政、发改、人社等部门出台《关于印发淮北市教育局等十部门<关于推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2022年6月,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淮北市老有所学行动方案》……从政策层面,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不断提升服务老年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
优化布局,完善办学体系。聚焦“将老年教育机构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着力解决好全市老年教育发展资源短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努力推动老年教育向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基层延伸工作。通过新建、转型、共建、合作办学等方式,推动城乡老年教育均衡发展。为促进城区老年教育均衡发展,一些行业、企业、部门,积极整合资源优势,积极筹办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助推老年教育大发展。金税老年大学的一批新建、改建学校正在积极推进之中。目前,市辖三区一县均建有至少1所老年大学,在册学员达11620人;全市32个乡镇(街道)老年教育学校覆盖率100%,在册学员6733人;全市居委会(行政村)431个,举办老年教育学校(学习点)的366个,达84.9%,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口为16.30%,初步形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老年教育网络。
强化统筹,凝聚办学合力。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向区域内的老人开放场地、图书馆、设施设备等资源,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为社区、老年教育机构及养老服务机构等积极提供支持服务。发挥社区基层老年协会作用,以季度为周期开展政治、科普、法律等教育活动。民政部门、卫生、科技等部门构建“1+4+N”智慧养老服务体系,采取“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监督”工作模式,建成了省级智慧养老示范项目4个。教育联合科技、科协等部门组织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使用培训,通过体验学习、尝试应用、经验交流、互助帮扶等,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同时依托养老院、敬老院、军休所、福利院嵌入式地举办“老年学习点”“老年学堂”,将老教资源推向基层,办在老年人的“家门口”。市委老干部局积极搭建“银辉助力”舞台,持续开展“银辉添彩”工程,擦亮“银辉讲坛”等系列品牌,鼓励老年人学有所为,在科学普及、环境保护、社会服务、治安维稳等方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创新机制,培养师资队伍。建立培训机制,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充分重视内涵式发展,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不断提升老年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扩展引进渠道,加快补充专业人才。针对我市城乡基层老年教育人才依旧存在缺口数量大、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不够高等问题,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扩充人才队伍,提升老年教育师资水平。常态化开展社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大中小学教师、大学生参加,丰富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水平。组织开展“能者为师——寻找社区好教师”活动,吸纳优秀师资。郝雁、钱磊、赵先锋、陈若海、王志远等一批播音主持届翘楚和书画届名流作为志愿者走进了淮北开放大学“老年趣学公益课堂”,剪纸、戏曲、淮北大鼓等一批省市非遗文化传承项目陆续走进老年大学、老年学堂。“红十字急救技能培训课程”等多门课程入选全国社区老年大学分享课程。
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坚持“将政府举办的老年教育机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完善城乡统一投入机制,统筹各级、各渠道资金,在办好现有老年教育的基础上,将老年教育的增量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项目建设,推动远程教育发展。积极创新老年教育发展新形式,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老年教育发展。对接长三角地区“四位一体、三通直学”的老年教育学习资源建设模式(“四位一体”指纸质书、电子书、有声读物和学习课件四种学习资源。“三通直学”指老年人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平板APP和电脑微学网站三种网络形式进行学习),依托淮北开放大学积极筹建淮北市老年大学资源平台,推动信息技术融入老年教育的全过程,探索“互联+共享”“个性+多元”的创新发展之路。
创建品牌,凝练老教特色。以建设学习型、友好型社区为目标,强化党政统筹、部门协同,创新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管理机制,相山区在全省率先设立“社区工作站”,以评促建、以建促教、以点化面,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学习型街道”“学习型社区”“友好型社区”。相山区东街道供电社区和濉溪县刘桥镇彭楼村被命名为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淮北相城老年大学先后被评为长三角地区老年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和全国示范老年大学。通过典型引路、骨干推动、舆论宣传、活动吸引等多种形式,调动了广大居民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了老年人群的参与率。至2022年7月,相城老年大学已拥有55个专业、98个班级、在册在籍学员3374人。杜集区依托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站)、党群服务中心等存量资源,形成了党政统筹领导、社区工作站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老年教育的“杜集模式”,定期在区域内开展的“社区共学养老—农家课堂(书屋)”教育活动,使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自觉、自愿在“养老学习共同体”中互爱互信、相助相伴、共学共享。烈山区结合乡村振兴和农村老年人生产生活需求,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现代生活教育培训,推动老年教育向农村延伸。濉溪县作为“全国成人教育示范县”,依托全县的城区职业院校、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积极开展老年教育,激发社区居民“全员参与、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热情,引导社区居民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营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实现了“教育为民、教育乐民、教育惠民”的目标。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梅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市要抢抓省市实施《老有所学行动方案》等十大“暖民心行动方案”为契机,强化部门协同创新,坚持老年大学与老龄事业的其他机构错位发展,抓住老年人的特点努力办出特色,实现老年人学习与娱乐相结合、学习与交际相结合、学习与技能相结合,学习与圆梦相结合,通过“老有所教”,让老年学员“老有所学”,拓展“老有所养”的内涵,提高“老有所医”的效率,提升“老有所乐”的品味,开发“老有所为”的能力,努力让老年大学成为老年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