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4日

第A06版:

用泥塑留住乡愁

——记濉溪县铁佛镇茂铺村民间艺人崔景生

■ 记者 吴永生

泥塑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作品。濉溪县铁佛镇茂铺村78岁的崔景生,从事泥塑创作整整一甲子,他用泥巴捏出了人生百态和大千世界,用泥塑留住了乡愁。

2月24日,在茂铺村尹湖庄的两间不起眼的屋子,里面摆放着各式人物的泥塑,造型迥异、生动传神,这里便是崔景生的泥塑工坊。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喜欢看武侠小说,对历史人物印象深刻,对农村生活的场景记忆犹新,几十年来,一直围绕人物、乡土搞创作。”崔景生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他的泥塑作品。

在他的工坊,各种各样的泥塑作品琳琅满目。揉、捏、搓、刮、刻……一双布满老茧的巧手上下翻飞,各种形象逼真的人物、场景渐渐成型,人物造型丰满活泼、浑厚简练,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泥塑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门民间艺术,上溯至今至少有4000多年历史。泥塑作品能展现各个时代的社会形态、人文、民俗民风,且构思巧妙、灵活,造型逼真、生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年少时的他,就常到寺庙里看雕塑。村里有老人从事石雕、木雕和泥塑,他就跟着学习观摩,尤其对泥塑创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崔景生告诉记者,制作一件泥塑作品,要经历选土、筛选、冲洗、暴晒、调制、构思、捏制等十余道工序才能完成。

“刚开始泥塑创作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我就自己不断改进。”崔景生说,比如土干了以后容易崩裂,刚开始尝试打支架,制作过程中,泥巴会收缩但铁丝在里面不收缩,泥巴就又裂开了,后来他开始尝试里面做成空心的,泥土里加入麦草更有张力,一步步学习摸索解决问题。

现在,崔景生每年可制作上百件泥塑作品,以民俗乡土系列为主,以及一些人物形象。“不管提到农村生活的哪一种场景,我不需要多思考,立马就能做出来。”

赶马车、打铁、卖货郎、犁地、推磨盘、磨豆腐、儿童玩耍……在他的作品中,包含了老手艺、农耕以及村民的日常生活场景。这些泥塑造型大部分都来源于崔景生的儿时记忆,通过泥塑记录儿时的所见所闻,展示乡里乡亲的生活,成了崔景生多年来坚持的创作方向。

崔景生泥塑作品传承古法,造型逼真,制作细腻。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民俗风情原汁原味,生动感人。“他以生活中神态各异、活灵活现的百姓生活为素材,融入自己仁厚达观、亲近乡土的生活态度,形成了独特的泥塑艺术。”铁佛镇党委委员、宣统委员赵永成评价说。

2019年,崔景生还围绕当地文化,历时三个月,制作了几十件泥塑作品,放到铁佛镇创建的卧龙人民公社展示馆展示。崔景生说,“铁佛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我希望将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结合起来,丰富作品内容,传播乡土文化精神。”

“现在,能坚持学习泥塑技艺的人不多。”谈及传承,崔景生说,“下一步,我想结合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做一些文创产品,在周边再开个泥塑培训班,找一些对泥塑感兴趣的孩子,传承传统技艺。”

2022-03-04 吴永生 ——记濉溪县铁佛镇茂铺村民间艺人崔景生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02272.html 1 3 用泥塑留住乡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