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

第A06版: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记淮北师范大学小雏菊志愿者服务团

■ 记者 王陈陈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健康婴儿的降生为家庭增添了无限生机。但有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生下来就有缺陷,例如自闭症儿童、听障儿童、视障儿童、脑瘫患者等。

针对重度残障儿童,日本著名特教专家升地三郎博士写了一本书《小,就小了;弯,就弯了》,表达了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所有人都有权利快乐成长。

如同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在淮北,一群具备专业知识素养的大学师生团队——淮北师范大学小雏菊志愿者服务团,自2017年9月成立以来,积极倡导“小就小了,弯就弯了,朵朵花儿开”的特殊教育理念,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义务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与康复服务。

心手相牵,真情传递

小雏菊志愿者服务团隶属于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自2015年开始酝酿成立,2017年9月正式组建。活动开展平台设在校内的省级实验实训中心——特殊儿童发展促进中心。

每周末的4个半天时间里,由特教专业老师现场指导,在读研究生、本科生2-3人一组,根据特殊儿童个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服务。

12月12日周日,当天上午的课程时间为8点半到10点半,授课对象是8名自闭症儿童。这一群体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缺乏社交能力,说话表达能力差,甚至没有语言,行为刻板。

晨7点,24名大学生已经到岗。他们2-3人一组,换上志愿者马甲,打扫教室,准备孩子个人资料、教具。

临近8点半,8个孩子全部到校,分别开始言语训练、感觉统合、行为矫正、绘本阅读等课程的教学。与此同时,家长们在一旁观摩教学过程,学习与孩子沟通交流的专业技巧,特别是遇到问题时的正确处理方法。

特殊教育专业副主任胡胜告诉记者,一个孩子需要一间个训室,8间个训室意味着同一时间段最多可以容纳8个孩子上课。4个半天满打满算共32个名额,机会有限。

一位家长的两个孩子都是自闭症,大的6岁,小的3岁多,每次上课都会提前到校。这位家长告诉记者:“与自闭症孩子沟通需要专业和足够耐心,而且教学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老师、学生的真心付出,让我看到了希望,有了继续坚持的力量。”

为爱充值,让爱不断线

“小雏菊”的招生对象主要是需要进行早期康复的自闭症儿童、听障儿童和智障儿童,这些儿童多数来自经济相对困难的家庭,家长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特殊教育专业主任蔺红春告诉记者,特殊儿童家庭中,家长不仅要承受来自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而且家长的心理常常被忽视。若求助无门,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不利于孩子的康复。对特殊儿童的干预,不仅要关注特殊儿童,也要关注家长,积极引导家长的心理成长,提升其专业技能。例如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均会有一些早期迹象,家长若能及时发现及早干预,病症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和改善。

为了让孩子离校不离教,家长随时随地能得到专业指导,“小雏菊”建立了微信联络群,方便家长咨询交流。同时,群里的老师、学生均备注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确保家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

秉承着“守正、慎思、笃行、至善”,“小雏菊”已开办了8学期课程,总服务量2400人次,近70名残疾儿童及其家庭受益。

教育加码,增强专业认同度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聋童、盲童、智障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注越来越多。特殊教育毕业生的需求量持续上升,供需差距巨大。为此,淮北师范大学于2012年开设特殊教育学专业,组建了一支由蔺红春担任主任、胡胜担任副主任,吸纳王玉等多名优秀骨干教师的团队,每年招收一个班约60名学生。旨在培养一批能运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人员,为特殊少年儿童提供教育与康复服务,使他们能够生活自理、适应社会生活,乃至掌握知识、服务社会。

大学生们在教师团队的指导下,了解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并根据他们的个体特点,分别在蒙氏训练室、感觉统合实验室、多感官实验室、个训室等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与康复活动。大一学生通过观摩增加了对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的感知,大二、大三学生通过实践强化了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行为矫正、语言发展等教育康复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帮助需要帮助的家庭。

大学生童景在11月20日个训心得中这样写道:教育引导特殊儿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看着旭旭由最先的不会说话、不愿说话、不愿玩游戏,到现在会说一些词语、会做游戏,我感觉成就满满。

大学生汪丹枫在日志中这样写道:特殊儿童的父母十分支持、配合我们的教学活动。每当看到孩子上课时愿意与你交流互动时,眼里充满了欣慰。孩子的进步、家长的认可是我努力的最大动力。

2021-12-31 王陈陈 ——记淮北师范大学小雏菊志愿者服务团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97631.html 1 3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