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

第A04版:

技术加持制度创新解决确权难,数据产品“不合规不挂牌”“无场景不交易”,积极打造“数商生态”

在上海,数据如何完成“艰苦一跃”

■ 解放日报首席记者 李晔

“从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摔碎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在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成立仪式暨2021上海全球数商大会上,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李扣庆引用了马克思《资本论》中这句话,并将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转换比喻为“非常艰苦的一跃”。

但在上海,国网电力上海公司的数据产品卖给了工商银行;擅长绘制“产业链图谱”、能找出任意两家企业间关联的数据科技公司数库科技,第一次仅凭那些无形的数据资产凭证,就获得了银行授信。数据在上海,已开始探索走通从资源到资产“跃升”之路。

那么,这“艰苦的一跃”是如何实现的?

我国最早的数据交易产业,起于2015年。但普遍存在的数据质量参差、数据确权和定价难,数据治理生态不完善等,都极大地制约了数据交易产业的发展。

着眼于这些前车之鉴,上海数据交易所进行了一系列旨在超越痛点的顶层设计。

比如,针对数据确权难这一世界难题,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依托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据流通的“可用不可见”,为数据供需双方提供可信的数据融合计算环境。而上海数据交易所除了技术加持之外,更有制度创新。一方面,即将施行的《上海市数据条例》,突破性地明确了信息处理者的财产权益和交易权益;另一方面,为避免数据“超范围使用”等问题,上海设想采用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鼓励内部举报的做法,设置奖金池。根据GDPR规定,若经营者对用户数据有不当行为,重者可被罚2000万欧元或前一年全球营业收入的4%。据上海市经信委透露,借鉴了GDPR相关数据保护方法的上海数据交易场所管理办法,有望于近日出台。

除数据确权外,上海数据交易所要求所有数据产品在挂牌前,须通过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合规性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对数据交易主体的尽职调查、数据产品的数据来源的合法性调查、确认数据产品的可交易性、分析数据产品在流通中的合规性。另外,数据出境被绝对避免。也就是说,数据产品“不合规,不挂牌”,审查通过产品则获得上海数据交易所颁发的“数据产品登记凭证”。该凭证是上海在全国率先尝试的创举,是从最前道入手,提振供需双方对数据交易合规的信心。

数据合规还不够,还要说明用途。“无场景不交易”,同样是上海的创新智慧。此次,国网电力上海公司之所以敢迈出数据“商用”第一步,就在于被打消了顾虑。公司互联网部副主任奚增辉告诉记者,“国网电力必须针对具体的使用场景进行数据深度加工、提供分析报告,而不是直接将用户数据拿出去卖。这既符合买方需求,又能确保数据产品本身的单一用途,用户的明细数据绝不会扩散出去。”

另外,数据交易之繁荣,更需要各类专业人士进场。此次,上海数据交易所首提“数商”概念,并积极打造“数商生态”。这次首批与上海数据交易所签约的百家数商中,既有国网电力上海公司、银联、东航、京东科技等数据交易主体,又有协力、金杜等律所,还有普华永道、德勤等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富数科技、优刻得等数据交付类企业。而上海数据交易所反而扮演“超脱”角色,既不碰数据、资金,也不做买断交易,旨在让各类数商各显其能、各尽其职,为繁荣数据流通生态创造可能。

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黄丽华在大会主题演讲中说:“上海数据交易所的成立,不仅仅是上海数字经济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也是我国乃至全球所有数据界一件大事。”她还强调,谁能率先应用数据资产,谁就能占据数字经济的先机。正在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上海,代表国家在重要领域率先创新破题,这是上海城市的价值,也是使命。

(原载于11月28日《解放日报》)

2021-11-30 李晔 技术加持制度创新解决确权难,数据产品“不合规不挂牌”“无场景不交易”,积极打造“数商生态”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94599.html 1 3 在上海,数据如何完成“艰苦一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