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露
通讯员 张艳 摄影报道
从最初不敢攀列车到可以“飞檐走壁”;观距项目,误差率控制在1%;摘接风管速度最快控制在64秒,通过勤学苦练频频打破自己的记录,屡次在技术比武中摘得桂冠。他是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烈山车务段调车长尉敬斌,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全国煤炭行业铁路技能大赛中,个人摘得调车员观距项目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迎来了属于他的高光时刻。
爱岗敬业的“蜘蛛人”
铁运处烈山车务段是矿区铁路北部地区的主要运输单位,承担朱庄矿、双龙公司、石台矿、朱仙庄矿、芦岭矿及淮北选煤厂原、精煤外运及东山支线、支架厂等社会物资的运输工作。
尉敬斌参加工作后就在这里从事调车工作。调车工种在铁运处被称为“蜘蛛人”,靠人员在车辆上“飞檐走壁”才能完成,属于苦脏累险的活,几乎没人愿意干。可他一干就是20年!
“调车员相当于内燃机车司机的眼睛,内燃机车在倒车时和汽车不一样,司机无法直观地看到后方障碍物和人,这时就需要调车员给司机信号。” 尉敬斌介绍。“每一趟车、每一钩活儿,车辆行走到什么位置,与股道车辆还有多远,挂几辆车、甩几辆车,调车员都要与车辆连接员、火车司机协调配合,每一个判断、一个指令都必须精确无误,才能保证机车车辆的准确停靠位置,甩挂连接到位。”
每次来作业计划时,都会见他单臂勾着车辆上方40厘米宽的小梯子,身上背着无线调车灯显设备。在机车接近车辆时,他脚步轻盈地“飞”下车,进行连挂作业,松紧手闸、提挂车钩、摘连风管……
一个班,有时24个小时连续作业,上百次上车、下车、钻进钻出、弯腰站起;只要计划下达,必须精力集中,上千次手指口述、呼唤应答、联保互保;四五十钩活,编组、甩挂、取送,他都能做到准确无误、标准到位,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追求卓越的“圆梦人”
别看尉敬斌现在工作轻车熟路,在刚入行时,也吃了不少苦头。
尉敬斌在学业务、练技能时那股子“拼命三郎”的劲儿在车务段无人不知。为练就过硬本领,白天,他无数次地数枕木看道砟,虚心向师傅请教观速观距要领;晚上,他熬夜钻研《铁路行车知识》《技规》《行规》知识,做了三万多字的工作笔记,每一条他都烂熟于心;休班的时间,他不断练习车辆检查、摘接风管、手信号。功夫不负有心人,日积月累的坚持迎来了厚积薄发的成功。
翻开尉敬斌的获奖证书:两次获得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技术比武状元,曾在2014年全国煤炭铁路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二名。对于一般人来说,拿到第二名,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在赛后反思:为什么不是第一名?带着这样的韧劲儿,他认真总结不足,也暗暗给自己定下目标。
为了提高摘接风管速度,一双新的手套十余天就被磨烂;为使观距误差控制在1%,他一遍一遍地数着枕木,不厌其烦。不仅苦干,他还善于总结工作方法,比较临线存车、比较供电杆数目来降低误差率,保证给内燃机车司机提供准确距离。在观速中,他以道砟和枕木为参照物,当列车速度为7公里/小时,可以清晰地看清道砟的形状;当列车速度为13-17公里/小时,看不清楚道砟或道砟会连成一条线,这些技巧他全部深谙于心。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在今年的全国煤炭行业铁路技能大赛中,他一举摘得理论、观距项目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圆了自己的梦想。
心存敬畏的“安全人”
对待工作要怀揣一颗初心,任何时候都得像第一次那样小心谨慎。
“钩钩盯紧不放松,趟趟作业不简化”是尉敬斌对自身的要求。每次到岗领取调车作业计划后,他都会召集本班连接员进行核对。从车辆状况如何到停留位置,尉敬斌要与连接员一一核对清楚,确定无一疏漏后才进行作业。他这样认为:“只有对安全心存敬畏,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才能在千百次重复作业中不分心、不浮躁,保证自己的安全和行车的通畅。”
作为调车长,尉敬斌深知安全意识一人强化远远不够,每周他都会给调车组的兄弟们讲一则安全事故案例。与他人照本宣科不同的是,他会找来一些案例照片和漫画,在讲述事故来龙去脉的同时,巧妙突出惊险和伤痛,提醒大家时刻保持警醒。
二十年来,尉敬斌安全解编列车达1.8万多列,安全解编车辆40余万辆,所带领的调车组实现安全生产20年。用心每一天,干好每件事是他的工作理念。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平凡的岗位一样可以成就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