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7日

第A11版:

矿山集街道南山村的黄雪云虽然身体残疾,但五年来带着儿子一起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爱心传承

■ 记者 傅天一

“等我以后走上社会了,我也要像妈妈一样坚持做志愿者回报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市阳光助残服务队最小的队员郑浩南最常说的一句话。

今年只有18岁的郑浩南目前正在我市一所中学念高三,他跟随母亲黄雪云参加各类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已经有五年时间了。五年里他跟着志愿服务队的残疾人志愿者们,为儿童、老人、残疾人等需要帮助的人群理发、按摩、做家务,用自己最阳光的笑容温暖着他人,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欢乐和生活的希望。这也是一个当时仅有13岁的孩子大部分的课外生活。可是谁能想到,郑浩南灿烂笑容的背后,却是命运多舛。但正是母亲的言传身教,他做到了“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黄雪云是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南山村人,从小因病导致肢体残疾二级,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给别人编织的手艺活和打零工勉强维持家中生计。郑浩南的父亲在他年幼时便因病去世,给这个本就不易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黄雪云一边承受着失去丈夫的悲痛,一边抚养着还在上初中的小浩南。村里为黄雪云申请了贫困补助,在残联、民政、妇联等部门的帮助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郑浩南家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一个简单的想法,在黄雪云心头萌发:回馈社会的关爱,将更多的爱传递下去。于是,她联系了曾经帮助她的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队队长、中国好人张红运。面对眼前这个跟她有着相似经历、相似命运的“好姐妹”,张红运欣然接受。就这样,黄雪云加入了志愿服务队。

“黄雪云虽然语言表达不太清楚,但从她找我表示想加入服务队开始,我就能感受到她的真心。她不但自己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很积极,还总是喜欢带着她的孩子一起参加,就是想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淮北市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队是一支由盲人、肢体残疾人、健康人士等组成的特殊志愿队伍。团队中的很多人和张红运有着相似的经历:从当年接受他人帮助,到后来的自强自立自助,如今他们又开始以自身的力量回报社会,帮助他人。

在志愿服务队,黄雪云找到了家一般的温暖。服务队里的残疾人都或多或少在生活中存在各种艰辛,但聚在一起开展志愿服务时,他们会将自己最阳光的一面展现出来。渐渐地,黄雪云也敞开心扉,变得乐于助人,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加,从不缺席,受到队友的称赞。

郑浩南就是这样从小深受母亲和其他爱心人士的影响,经常跟随母亲参加志愿活动。“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懂得感恩,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心里。”郑浩南对记者说道。这个半大的孩子跟着服务队下到三区一县,开展志愿服务,几乎场场不落。他用最阳光的笑容感染了队里的每一个人,成为服务队的“小大人”,志愿服务的“开心果”。郑浩南表示,等高考结束后,他还将继续跟随志愿服务队,将爱心传递下去。

2021-01-27 傅天一 矿山集街道南山村的黄雪云虽然身体残疾,但五年来带着儿子一起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66201.html 1 3 爱心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