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永生
特约记者 徐峰
濉溪县刘桥镇干庄村村民王修林自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镇村帮扶责任人的支持鼓励下,依靠勤劳付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脱贫致富之路。
一走进王修林家,一个30多平方米的羊圈映入眼帘,王修林正在羊圈里给几十只羊喂食。今年他依靠养羊的收入可达到3万多元,现在的生活是他过去怎么也不敢想的。
王修林一家4口人,家里除了种植几亩地外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早些年,王修林因未掌握养羊的技术,首批养殖的本地山羊病死率较高,一次性赔进去好几万元。当时,加上两个儿子上学花费多,原本就生活艰难的家庭跌到了谷底,让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2014年,王修林家庭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方帮扶和镇农技人员悉心指导下,他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重拾养殖山羊的信心。经过一年的努力,当年就获得1万多元的收入,实现了脱贫。
2015年,王修林找到附近村山羊养殖专业户,购买了6只成品母羊,用木板在院里建了一个一米多高的羊圈,上面搭起篷子,将山羊分为成品羊养殖区、繁殖区和羊崽区,自己精心喂养。
羊以食草为主。王修林坚持每天一大早起床,骑着电动三轮车到地里或沟边割草。回来后再打扫羊圈,清理粪便,下午依旧从事着同样的程序。晚上,王修林戴着老花镜,学习山羊养殖和疾病防治技术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等镇村帮扶人入户走访时集中请教,镇村帮扶人积极联系镇农林服务中心高级兽医师孙翠玲为其上门指导,免费帮助为山羊接种预防口蹄疫的疫苗,让他吃了“定心丸”。
羊多需要草料多,王修林为节省成本,每逢秋季就从附近的村民地里捡拾农作物秸秆,并建了一个草垛棚,专门堆放草料,以便为山羊备足过冬的口粮。在发展养殖过程中,王修林还享受到了两次的特色养殖补贴,共计1万元,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养羊的决心和信心。
“俺前几天卖了10只成品羊,收入1.2万多元,现在还存栏40只山羊,其中母羊10只,年前能繁育20多只羊羔。”王修林说,一年能够出栏30多只山羊,按照现在每斤18元的收购价,一只成品羊大约60斤重,全年收入稳定在3万元以上。
面对贫困,王修林没有退缩,他坚信笨鸟先飞的道理,依靠发展养殖产业实现了脱贫摘帽。 如今,在王修林的影响下,干庄村部分家庭也开启了养殖山羊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