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露 实习生 马君
摄影 首席摄影记者 岳建文
日前,南庄村红艳艳的泡椒进入了收获季节。泡椒基地里,连片种植的泡椒长势喜人,在阳光的照射下,光亮鲜嫩,散发着成熟的辣味。20多名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正忙着采摘泡椒,勾勒出夏日田间忙碌景象中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这百亩泡椒种植地,有三亩是我流转给村里搞试验种植的。现在村里让我来采摘泡椒,又多了一份收入贴补家用,对我来说最好不过了。”已经收获半袋子“辣宝宝”的南庄村贫困户周军令,在泡椒地里干得格外起劲。
南庄村四面环山,土地肥沃,耕地8200余亩,其中高标准农田达到80%,有种植高质量农作物的良好条件,人们都说这里的土地“旱涝保收”。
但多年来,南庄村群众多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土地种植模式单一,经济效益不高,南庄村长期顶着贫困“帽子”甩不掉。另外,村集体闲置的土地早些年也采取长期承包的方式流转出去,收入甚微,村集体“腰包”每年不到5000元,2019年村党总支更是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咱不能一直守着这点收入,等、靠、要是发不了财的,致富要靠勤劳的双手”,今年以来,“痛定思痛”的南庄村多次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按照“一抓双促”要求,将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可持续收入作为重要抓手,针对问题大胆尝试。
集思广益的南庄村“两委”了解到,“老邻居”——化家湖村有村民种植泡椒发家致富。于是,南庄村“两委”多次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外出考察泡椒种植项目,并坚定了种植泡椒的信心。为了降低群众种植风险造成损失,村“两委”决定今年先由村两委自掏腰包,筹资20余万元,流转100亩土地带头试种,一旦技术成熟和收益后,再扩大面积进行推广。
定了就干,干就要干好。整理好泡椒基地,村“两委”远赴亳州市从农业企业购入泡椒种子,后在“行家”——化家湖村附近的育苗基地进行育苗。在种植技术上,亳州的“娘家”企业为南庄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包括种植前、中、后的全程跟踪服务、指派专人帮助铺设地膜、进行病虫鼠害防治指导等。在日常管理、除草、采摘等工作上,都是优先交给具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来负责并按时发放酬劳。泡椒种植不仅可以让村集体的腰包鼓起来,还解决了扶贫户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谓形成多赢的局面。
“今年受疫情和雨水的影响,虽然泡椒有所减产,但是目前来看收获形势还不错,预计亩产能达到4000-5000斤,亩均收入能达到五千元左右。”守着采摘现场,南庄村党总支书记李辉小心翼翼地指挥采摘工人,生怕弄坏任何一颗泡椒。对于南庄村的发展前景,李辉信心满满。记者了解到,明年开始村“两委”将在全村大面积推广泡椒种植,带领愿意跟着干的百姓共同致富奔小康。
目前,南庄村泡椒基地已与亳州相关企业签订合同,采收完成后将装车运至亳州进行加工再销往四川、湖南、湖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