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邹晨光
通讯员 张艳 实习生 张哲
昔日,他们身穿戎装、手握钢枪,守卫祖国疆土;今朝,他们换上工装,扎根矿区铁路,捍卫军人形象。在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有这样一群人,将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拼搏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着责任与担当。八一建军节期间,记者采访了刘迎烈、王斌、谢飞这三名老兵。
刘迎烈:“火眼金睛”查隐患
刘迎烈1993年入伍,是一名坦克兵,2006年退役。在部队13年,曾荣立三等功三次,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
退役后,他来到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成为一名调车员。后经公开选拔,走上了车站站长的工作岗位。
车站的安全稳定,是每一名车站长追求的目标,也是对车站长日常工作水平的一个检验。刘迎烈常说:“安全隐患无大小,细心点准没错”。时间久了,他练就了一双隐患排查的“火眼金睛”,哪里有问题,哪里有隐患,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当班期间,他经常独自一人利用作业的间隙在站内“溜达”,寻找安全隐患方面的蛛丝马迹。今年春季的一个夜晚,他发现固定铁牛轮盘栅栏的铁丝有锈蚀现象,又距钢轨较近,虽然隐患不会立即造成一定的后果,但一旦铁丝断开将会造成严重的安全后果。原打算第二天再协调矿方处理,回到站内后他来回踱步,放心不下,最终还是找来铁丝一个人把近百米的栅栏重新捆绑了一遍,手被铁丝刮出了血口子也全然不顾。今年以来,他先后排查各类隐患20余条,积极主动协调解决,并制定了具体安全防范措施。
王斌:从“优秀士兵”到“治保标兵”
王斌1997年入伍,曾是武警北京总队的一名武警,曾被评为“优秀士兵”。1999年,他参加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世纪大阅兵,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武警的风采。
2001年,王斌来到铁运处从事治安保卫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后被提升为烈山治保队队长。
矿区铁路点多、线长,线路为开放式,综合治安管理难度较大,每日带队开展治安巡查是他的必修课。7月中旬,一场暴雨朱仙庄-王桥线路两旁的树木被大风刮倒,近30棵树木横七竖八地躺在线路中间,严重影响了安全运输。王斌第一时间带队奔赴现场排查险情,清树障、除隐患,确保了铁路运输的及时畅通。为了营造良好的铁路沿线治安环境,他经常深入村庄学校开展铁路安全知识宣传,亲自蹲点守候协助铁路派出所抓捕“煤耗子”,苦口婆心劝阻铁路线上玩耍的孩童……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做到了尽忠职守。
在他抽屉里存放的一摞证书证明了过往:治保队先后被评为集团公司“五好班组”、铁运处“标准化班组”,曾获得集团公司军事技术团体比武中第一名、集团公司消防团体比武中第一名……
谢飞:任劳任怨当好“排头兵”
谢飞1999年入伍,是一名电子对抗兵,2001年退役。
2002年,谢飞分入铁运处从事养路工作,现任李槽坊领工区杨柳工区工长。工区仅有4人,却负责14公里铁路线路的维修、保养工作。人员少、任务重,怎么办?谢飞发挥军人“排头兵”作用,事事抢在先、干在前,每月带头对14公里线路进行一次普查。盛夏酷暑,为了防止线路胀轨,谢飞克服线路高温,每次都能按照技术要求巡查线路,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寒冬腊月,每逢天降大雪,他总是带头顶着凛冽的寒风做好线路的检查维修工作,确保机车安全通行。近期,汛期来临,按照“汛情就是命令”的要求,他和同事坚守岗位,昼夜不停地观察着线路路基的变化情况,做到哪里有隐患哪里就出现他的身影,确保了线路的安全状态。就这样,谢飞任劳任怨地坚守在偏远工区,以一名军人退伍不褪色的忠诚和担当,用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保证了铁路线的安全畅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