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以来,淮北市已累计投入城市节水资金约2700万元。
2 相继出台《淮北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淮北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淮北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淮北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等19项节水、供水、排水、地下水保护、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规范性文件。
3 树立节水三同时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已完成55个项目节水设施审查,49个项目节水竣工验收备案。
4 鼓励规模用水企业实施节水技改。淮北国安电力有限公司先后投入280余万元用于废水回收利用、脱水仓改造和供水管网改造。淮北选煤厂先后投入346万元,完成用水设施、用水器具和供水管网改造,让煤泥水实现重复利用。
5 持续推进节水载体建设,截至目前,淮北市第一批13家企业、21家单位、15家小区已荣获安徽省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称号,正在推进第二批18家企业(单位、小区)的省级创建工作,节水型企业的覆盖率达47.65%,节水型单位覆盖率达85.28%。
6 对年取水量3600m^3以上的149户公共供水非居民用水户和18户取用自备水用水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
7 对非节水型器具全面改造,先后投入207万元开展非节水型用水器具改造,公共场所及公共建筑节水型器具普及率已达100%。同时采取“以旧换新”方式,常态化开展居民家庭非节水型器具更换改造。市场在售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占比100%。
8 淮北市投资15.7亿元建设“淮水北调”配水工程,目前已建烈山、濉溪2大地表水厂,将工业生产用水逐步置换为外调水,地下水尽量用于保障居民生活及食品行业,促进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9 为减少管网漏损,淮北市累计改造老旧管网200多公里,目前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8.87%。市政府投资12亿元,启动全市47.4平方公里城区范围内的雨污分流工程改造。目前,已完成18条市政道路和97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累计建设雨污水管道125公里。淮北市城区现有丁楼污水处理厂、龙湖污水处理厂、淮北市开发区新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16万吨。大唐虎山发电厂生产用水全部取用再生水,南湖公园取用矿井水作为景观补水,目前城市再生水利用率40.24%。
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实施城市河湖连通,先后完成了南湖、东湖、绿金湖、乾隆湖等综合整治,其中,南湖综合治理工程于2016年5月完成主要工程建设,总投资约8亿元。2017年被评为中国4A级旅游景区,成为淮北“掌上明珠”。经过改造后的绿金湖,总蓄水库容达3680万m^3,是全国地级市中面积最大的人工内湖。完成主城区跃进河、西流河、相阳沟、老濉河等8条内河黑臭水体整治,2019年城区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