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陈陈 通讯员 李斌
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是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基础工程”。2024年,淮北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创新构建“333”工作体系,扎实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落地落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见行见效。
突出“三个同步” 把舵定向开新局
淮北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域狭长,一县三区各村风韵均有不同。坚持差异化打造、特质化发展、整体性提升,彰显山水风韵、田园风光,是淮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应有之义。
全域建设与重点打造同步推进。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多目标平衡,把握好“点”和“面”的关系。一方面,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加快实施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域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另一方面,结合“山、水、城”空间布局和生态、文化、产业等资源禀赋,按照“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思路,重点打造东部山区生态度假示范圈、南部隋唐大运河文化旅游示范带、西部城市近郊产村融合发展示范片区等“一圈一带一片区”和美乡村建设精品示范线路和品牌,逐步使一个个“盆景”连成一道道“风景”,一道道“风景”形成一片片“美景”。
分类创建与梯次培育同步铺开。坚持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务实渐进分类分步组织创建,促进各类村庄建设整治均衡发展。一方面,在村庄规划分类基础上,立足村庄发展基础、发展水平和发展定位差异较大的实际,因村施策,研究确定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路径和标准,全域分类打造精品示范村、省级中心村、市级中心村、美丽宜居自然村庄、清洁乡村。另一方面,对已建成的省级中心村全面评估,选择建设成效显著、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村纳入精品示范村创建储备库,提前做好与各类试点示范的结合,分批次谋划实施补短板项目,逐年提升拟申报村基础条件,形成分级创建、梯次推进的格局。
整体规划与具体设计同步进行。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对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进行整体策划,高质量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253个,完成应编任务的103.7%。组织对精品示范村创建村的村庄规划进行评估,对不能达到指导精品示范村建设、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规划按程序调整完善。优化调整16个精品示范村项目清单,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方向和支出进度安排,细化实化项目建设内容。编制完成2024年度精品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10个,申报的10个精品示范村全部通过省级评审。同时,对照建设标准和考核评价指标,逐村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加强与前期申报实施方案的有效衔接,避免“两张皮”,防止有缺项。
抓实“三个提升” 紧盯任务再发力
立足我市乡村区域差异性大的客观实际,推动村庄布局、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规划在村域层面实现“多规合一”,着力塑造彰显淮北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风貌。
着眼建设“宜居”乡村,推动村庄整体面貌大提升。坚持高标准、注重分层次、突出特色化,序时推进2023年度6个精品示范村和36个省市级中心村建设,全面启动2024年度10个精品示范村和30个以上省市级中心村建设,高标准完成192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创建认定。
全面推行首厕双验收、卡片双入户、农户双确认“三双”工作法,大力推广“凹槽式+市政污水井盖”式化粪池外观设计,改造提升农村户厕6960户。持续完善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完成1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52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和13个行政村环境整治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45%以上,力争提前3年达到省定目标。健全“农户集中投放、服务企业收运、市统一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8%以上。压茬开展以“六清一拆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确保70%以上自然村达到清洁村庄标准。
着眼建设“宜业”乡村,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大提升。围绕实施“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等,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和美乡村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经营水平高、吸纳就业多、辐射带动强的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和“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每个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培育形成1至2个主导产业,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活乡村“美丽经济”。
着眼建设“和美”乡村,推动乡村治理能力大提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超市积分制,有序选择精品示范村开展“数字化+积分制”试点,持续优化积分内容,规范运行程序,突出结果运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建设和美乡村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一杯茶”七步调解工作法、“老贾工作室”等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推广运用力度,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推进乡村治理示范创建,着力打造乡村治理淮北品牌。
健全“三项机制” 夯实基础促落实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离不开各方面支持。我市打好政策组合拳,建立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调度机制,扎实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
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小组,顶格推进“千万工程”。建立“月督查、季调度、年考核”制度,每月对精品示范村建设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每季度召开1次专题会议调度推进,每年把“千万工程”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形成加压加速、赶超进位的工作氛围。
联系帮扶机制。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包保、市有关单位结对帮扶和美乡村建设制度,市级领导每半年深入到联系村开展督查、指导、调研,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建设进展;市有关单位每季度前往帮扶村不少于1次,结合部门职能和镇村需求全面开展帮扶,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
资金保障机制。市财政统筹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和省市中心村建设。研究制定整合涉农资金支持和美乡村建设的政策举措,坚持源头整合,强化项目在资金整合中的基础作用,对性质相近、用途相同、使用分散的涉农资金,通过存量调整、增量集中的方式归并整合,集中财力投向和美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