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邹晨光
在生物科学的宇宙里,有一位年轻的探索者以他的踏实和热情,点亮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星空;在乡村小学的讲台上,有一个坚毅的背影,把知识和希望带给留守儿童。他,就是淮北师范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赵骏翼。
此刻,他正以坚定的步伐,肩负起青年的使命,成为了同辈眼中学习的榜样。他的大学故事,是一部充满梦想和奉献的奋斗片,激励着当代青年勇于追逐自己的梦想。现在,让我们一同翻开他的故事,感受他那励志的科研与支教之路。
潜心学习创佳绩
“青年一代要勇于深入基层,敢于担当,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是赵骏翼在2023年3月,作为主讲人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分享会时,向同学们说的一句话。四年间,他从一名稚嫩的少年蜕变成身肩责任的青年党员。他始终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怀揣着梦想,向更高的山峰大步跨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赵骏翼看来,这不仅是一句古训,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他坚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才能绽放出更绚烂的花朵。任职班级组织委员期间,赵骏翼为同学作表率,为集体做奉献,曾获校优秀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三好学生等称号;他刻苦勤奋、努力钻研,成绩优异,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各类单项奖学金;他善于学习,目标明确,漫长考研路上,踏实奋斗,不断反思与调整,最终以复试第1、总分第3的优异成绩被扬州大学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录取,即将开启崭新的阶段。
专心科研勇担当
每天中午,赵骏翼总会出现在实验室里,观察平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为下午的科研任务做足准备,而这样的场景,一重复就是两个年头。实验室成了他的第二个教室,每一个复杂仪器和每一块实验平板,都是他追求成功路上的伙伴。科研路上,他与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克服困难,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了一条以耐热酵母为底盘的麦角甾醇生产路径。通过在高温下利用来源广泛的生物质廉价底物,生产高附加值的麦角甾醇,有效降低了化合物合成中的能耗和排放,契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除了在实验台前,各类比赛的舞台上也时常闪耀着赵骏翼的身影。他积极参加各创新创业类比赛与专业培训,共获得2项国家级奖项和6项省级奖项,如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银奖等。2022年和2023年,他连续两年荣获校创新创业奖学金。
他始终以科研平台为实践载体,不断探索科学的世界,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他已然成为了一个勤奋好学、敢于挑战自我的典范。他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如同一盏明灯,激励着大家一同迈向知识的高峰,共同追求进步。
初心点燃永相传
2022年8月,是赵骏翼终生难忘的一个月。他赴界首市王烈桥村中心学校,作为三下乡“全国重点专项团队”成员,进行为期18天的夏令营支教活动。他主讲科普课,以中国的“桥文化”为主题,向孩子们展现了建筑与艺术的和谐相融,从全新的角度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下课时,当孩子们把写着“谢谢你们的到来,让我在家里也能看见外面的世界”的纸条递给他的时候,这粒早已深埋在他心里的种子,渐渐发了芽。支教结束时,他撰写了一篇个人感悟《杀青不散场,我们一直在路上》,并发表在中国青年网上。
赵骏翼自2020年10月加入薪火义务支教社,便始终把“投薪加火,为农村教育助燃;沥胆披肝,帮农家孩子读书”的宗旨牢记于心。连续三年,踏入乡村小学20余次,授课超过40节,教授学生累计超300人。
2022年9月,赵骏翼当选薪火义务支教社社长,组织带领10个支教团队,深入皖北乡村学校,认真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推动支教项目常态化开展。任职期间,累计超过40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项目,授课超过2000余课时。社团被团省委评为安徽省“活力社团”,社团支教活动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网、安徽共青团等国家、省市级媒体报道30余次。
2022年10月,赵骏翼作为负责人申报志愿服务项目“薪火兴趣课堂先行,筑梦乡村教育振兴”参加由团中央等九部门举办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最终斩获国家级银奖,取得学校在该重大赛事上的历史最佳成绩。
在社团成员的眼中,赵骏翼对公益事业的热爱感染着每一位支教队员。每当团队面临困难和挑战时,他总是鼓励大家,带领团队共同克服。他的责任感和担当,照亮了支教队员们在公益事业上的前路,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2023年7月,他被评为校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
赵骏翼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积极传播正能量,各方面表现突出,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今后,他将继续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学习生活中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党员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