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6日

第A03版:

“双融双促”护航发展

■ 记者 邹晨光 通讯员 周金群

一份代表建议转化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让文物重新焕发“生机”,厚重的历史再次呈现。

赵集二级扬水站是1976年赵集人民公社学习大寨经验,引巴河水解决十里长山高地势农田灌溉问题所建造,为当时粮食增产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建成后曾为安徽省水利工程先进典型。后来由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适宜大规模农田灌溉的水利设施逐渐被废置。赵集二级扬水站建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是“农业学大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了中国人民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2012年,扬水站旧址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烈山区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职能,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深度参与公开听证、跟进监督、机制构建等办案全过程,有效提升办案质效。2022年5月,烈山区检察院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上发现扬水站旧址遭到破坏的案件线索,并于5月30日立案,抽调骨干力量成立检察官办案组开展调查核实。办案组于6月7日召开公开直播听证会,听证员一致同意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在收到检察建议后,烈山区文旅体局、古饶镇政府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按照检察建议内容积极整改。通过检察建议、磋商协作等方式,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切实保护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让扬水站旧址重新焕发生机。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和一名检察官,我更多关注的是群众生产生活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民生领域问题。在工作中,收到涉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代表建议后,及时分析研判、调查核实,对符合立案条件的立即办理。”见到市人大代表、烈山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李锋博的时候,她正忙着梳理涉公益诉讼案件。李锋博告诉记者,2023年以来,区检察院通过梳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发现公益诉讼线索42条,立案办理30件,有效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足。李锋博的工作只是烈山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贯彻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形成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工作合力,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切实推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23年3月,烈山区人大常委会与区检察院经过充分协商,探索建立了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

烈山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对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雄烈士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代表建议,在按照交办程序转有关部门办理的同时,一并转交区检察院。

“我们区检察院对转交的代表建议,统一登记管理、及时分析研判,依法决定是否转化为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李锋博介绍说,代表建议转化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的,区人大常委会监司工委及时跟进代表建议转化的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情况。烈山区检察院发出的涉及事项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违法情形具有典型性、所涉问题应当引起本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的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及时抄送区人大常委会监司工委、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并提供相关资料,为代表高质量提出建议提供案例参考。一年来,烈山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共向区人民检察院提供涉及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社情民意建议40余件,切实推进问题的有效解决。

2024-07-16 邹晨光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67852.html 1 3 “双融双促”护航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