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邹晨光
仲夏相山,草木勃发。相山公园深处显通寺内,一块“惠我南黎” 石刻栉风沐雨,见证变迁。
岁月不居,砥砺前行。因规划发展的需要,2008年4月经淮北市政府批准,正式成立相山区南黎街道办事处。时光荏苒,经过16年的发展,南黎街道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桂苑、梅苑、学院、锦华苑等11个社区文明和谐街区。
如今,行走在南黎街道,记者发现不论是桂苑、梅苑,还是锦华苑,这里的书屋内外笔墨飘香,楼前屋后井然有序,小区老少怡然自得、千家万户幸福安康。
“我们百姓的心声有回应,住在‘苑’里自然没‘怨气’。”正在享受志愿者义务理发的桂苑社区张大爷笑着说道。
让百姓的呼声得到回应,对居民的服务更加高效,在新时代,南黎街道党工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各社区实际,主动作为,解民忧、暖民心、化信访、促稳定,不断提振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干事创业、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开花结果,让镌刻历史的“惠我南黎”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在南黎街道桂苑社区,社区工作人员践行“为民服务”的理念,不断丰富完善党务、政务、居务、社务“四务合一”服务体系,设立“百通岗”,综合集成党务、群团、助残、为老、就业等服务功能,真正实现“一窗受理、全科服务、一岗百通”。
“我想咨询一下医保报销的事情。”“我想问下安装汽车充电桩怎么申请。”“百通岗”工作人员耐心地回答着居民的问题。社区由全科型工作人员轮班值守,其他人员全部下沉网格,基于“多网合一、多员合一、一员多能”的百通岗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将党建、环保、卫计、安全生产、信息采集、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等多项服务全部纳入网格,实现治理内容全覆盖、居民服务全覆盖。
通过“百通岗”工作模式,桂苑社区形成了“一领二合三协同”模式,即党建引领,线下合署办公,社区与物业协同、业委会与物业协同、业委会与社区协同,实现百通“1+2”,进一步加强与居民的联系,切实提高了基层治理效能。
桂苑社区还针对辖区面积大、群众办事不方便等问题,从2019年开始,力量下沉、服务前移,探索出以“有呼必应、有问必答、有求必解、有难必帮”为主要特点的“流动办公桌”工作法,累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600余件。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刊载,入选省优秀社区工作法。为此,市委书记覃卫国作出批示:“‘流动办公桌’的方式很好,相关做法可以推广。这是继‘一杯茶’调解法之后,我市基层治理又一品牌,要提炼推广”。
梅苑社区强力统筹“大党委”成员单位力量,精心组织谋划,突出服务民生,逐步形成区域化党建共同体——融里爱里富里“梅苑里·同心圆”。 “融里”激发党群服务新活力,开展“梅苑夜话”“一月一相逢”便民活动,邀请共建单位、社区党员走进小区、深入群众,收集社情民意。李楼东村地下管网排污能力远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经常出现堵塞、外溢等现象,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仅数次沟通走访后,便立即对相应区域进行雨污分流施工。“爱里”一站式便民服务点,爱心服务不打烊。创新改造“梅苑·里”便民服务站,交付给辖区1户残疾人免费使用。在开设缝补衣物等公益项目的同时,无偿为小区居民、“两新”群体提供工具箱、饮水、手机充电等多项便民服务。“富里”提升党群服务幸福感。原李楼菜市场大棚已闲置多年,常年失修毁坏严重。为消除隐患,避免集体资产流失,梅苑社区积极整合闲置资产,促进集体资产保值,通过对大棚整体出租,盘活集体资产,带动居民家门口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流动摊贩一头牵着城市治理,一头关乎百姓生计。今年以来,锦华苑社区工作人员切实履行网格服务责任常态化开展“红色串门 暖心敲门 ”行动。走访发现,辖区学校大门东侧流动摊点日渐增多、占道经营,造成学校上下学期间交通拥堵,秩序混乱。为积极促进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及安全问题,锦华苑社区党总支积极对接街道综合执法中心、业委会及物业服务企业,召开摊贩协调会议2次,协调摊位场地3次,认真听取商贩意见建议,制定摊位管理方案,规划固定摊位2处20余个,并现场抽取摊位号,组织商贩签订经营承诺书。并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分析,合理规划摊位场地,帮助流动摊贩实现定点经营、规范管理、惠农便民。通过温情治理流动摊贩,守住了锦华“烟火气”,形成“1+1>2”的良好治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