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4日

第A02版:

创新“四围四转”模式 破解产教融合难题

市委政研室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针对职业教育有效供给不足、课程特色不明显、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师资围绕企业转、评价围绕能力转,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该校先后荣获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安徽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等称号。

专业围绕产业转。精准对接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市“五群十链”产业格局,变“根据资源建专业”为“根据需求建专业”,完善应用型学科学位布局,把专业建在重点产业链上,淮北籍58%的毕业生在“五群十链”关联企业就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近三年新设智慧养老、装配式建筑技术、新型建筑材料技术等15个专业,优化升级建筑工程技术、大数据与会计、基础教育等7大专业群,停招撤销文秘等产业匹配度不高的专业12个。围绕汽车这个安徽省首位产业发展,为企业量身定制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个专业。建立校企合作共建机制,与淮北新型煤化工基地合作共建应用化工技术产业学院,与北京化工行业协会合作打造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站点,联合培养应用化工专业人才。截至目前,全校47个招生专业与我市重点产业匹配度达90%以上。

教学围绕生产转。立足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错配问题,变传统高校课堂“知识传授导向”为“能力养成导向”。构建校企“四共同”人才培养机制,把行业技术标准和企业用人标准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与行业、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培养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突出教学方式“实践化”,在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50%以上。依托校企联盟、科技园区、创业项目孵化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开展市场调查、项目设计、企业创办等实践活动,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可在相关企业实地完成。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打破原有学科界限,立足产业链打造一批职业特色鲜明、课程资源丰富、“岗课赛证”融通的核心课程和新教材,充分满足企业岗位需求。近三年累计获批“1+X”证书试点29个,培训学生证书获取率达80%以上。

师资围绕企业转。打通高校教师和企业工匠双向互通渠道,变“偏重教学能力”为“教学与实践能力并重”,学校专业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柔性引才”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聘请行业专家、工匠大师作为兼职教师,建成卢洪洲、杨参军、杨杰等大师工作室6个。“双向互动”培育复合型师资队伍,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生产、技术革新和企业管理等相关工作。近三年共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22人,选派4名教师到企业挂职。全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连续两年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奖总量位居全省前列。2023年,马阳等教师团队荣获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一等奖。

评价围绕能力转。立足提升技能人才综合能力,变分数评价为能力评价、末端一次性考试为全过程考核、“学校单独评价”为“校企联合评价”,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动力。引入企业、专家等多种评价主体,校企联合探索增值评价,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考核学生个体发展。比如结合新能源汽车专业西藏班学生特点,依据高海拔气候设置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岗位能力标准、课程标准、技能大赛评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等。构建“多主体多维度、全过程加增值”考核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细化为课前*10%+课中*80%+课后*10%+奖励附加分,全方位掌握学生表现情况。构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立225个产教融合类项目,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综合性评价新体系。

2024-11-04 市委政研室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76557.html 1 3 创新“四围四转”模式 破解产教融合难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