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市中医院 急诊科 唐宗高
一氧化碳(CO)作为一种无刺激性、无味、无色的气体,其会在极大程度上危害人体的健康。一氧化碳中毒在急诊科较为常见,特别是使用燃气设备或者冬季期间更容易出现。本文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治疗方法、预防方法进行科普,有助于大家对这一隐形杀手给予了解以及应对。
一、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
1. 症状识别
一氧化碳中毒具有多种多样的症状,其症状与中毒暴露时间、中毒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常见的症状主要体现如下:
轻度中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疲倦、胸痛。
中度中毒:意识模糊、视力模糊、呼吸急促、心悸、运动失调。
重度中毒:意识丧失、昏迷、癫痫发作、心律失常、呼吸衰竭。
由于以上症状较为常见并缺乏特异性,常会和其他疾病互相混淆,所以应该高度警惕,且综合其他环境因素给予判断。
2. 实验室检测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测定:该方法作为一氧化碳中毒的常见检测方法,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血症的水平<3%,吸烟患者在10%左右。若碳氧血红蛋白出现持续性升高,且>15%的情况下,则能明确为一氧化碳中毒症状。
血气分析:对血液中二氧化碳、氧气的水平进行评估,还需要了解酸碱平衡状态,有助于对中毒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
3.影像学检查
如患者为中度、重度中毒的患者,选择MRI或者头部CT进行检查能够确定是否出现脑损伤症状,有助于治疗预后的判断。
二、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
1. 移除中毒环境
一旦出现疑似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下,需要马上将患者移出中毒环境是最重要的急救方法。不管是在车内、家中等封闭的空间内,都需要短时间内把患者带到具有良好通风的地方,使其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选择这一方式不但能促使进一步中毒的情况得以缓解,还可使已经吸入一氧化碳引起的不良反应得以缓解。施救者在此期间也需要重视自身的安全,防止在救援期间在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中暴露。
2. 吸氧治疗
吸氧治疗作为一氧化碳中毒急救的重要关键点,采取增加血液中氧气浓度的方式,确保一氧化碳在血红蛋白上解离的速度明显加快,使组织缺氧的情况明显减轻。
高流量氧疗:作为一氧化碳中毒初期的常见治疗方法,采取鼻导管或者面罩吸入高浓度的氧气,能促使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加快一氧化碳从血红蛋白上的解离速度,使正常的氧合能力得以恢复。一般是在急诊室或者急救现场开展高流量的氧疗,能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且操作较为方便。
高压氧治疗(HBOT):适合用于一氧化碳中度、重度中毒的患者,特别是孕妇、心血管症状、意识障碍的病例,通过高压氧进行治疗能提供有效的治疗。相对于常规气压来说,患者在高压氧舱治疗期间吸入的氧气压力较高,可促使血液中的氧分压明显提高。通过高压氧治疗的方法可促使一氧化碳的清除速度明显加快,有助于组织氧合状态的改善以及恢复。一般需要在专门的医疗设施中开展高压氧的治疗,医生需要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治疗的持续时间以及治疗频次进行确定。
3.支持治疗
维持生命体征:通过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给予持续性的监测可保障患者维持稳定的状态。医生会通过不同类型的监测设备对以上关键指标进行实时跟踪,如情况需要应该采取静脉输液的方式对器官灌注以及血压进行维持。采取静脉输液的方式不但能使血容量得以补充,还可使血压得以维持,选择乳酸林格氏液以及生理盐水等电解质溶液对电解质紊乱以及脱水情况进行纠正。
对症治疗:按照患者中毒出现的症状需要实施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干预方法。例如,部分患者会发生癫痫发作症状,可以通过劳拉西泮、地西泮等抗癫痫药物进行干预,对发作给予快速控制,防止发生持续性癫痫的情况。部分患者由于中毒会出现呕吐、恶心、剧烈头痛等症状,应该采取止吐药物、镇痛药物进行改善、若患者由于中毒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皮质类固醇药物以及抗组胺药物进行干预。
三、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
1. 保持良好的通风
在室内使用煤炉、燃气设备等物品时需要维持良好的通风状态,避免出现一氧化碳积聚的情况,定期对以上设备进行维护以及检查,保障工作的正常状态。
2.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将一氧化碳报警器安装在工作场所以及家中,对一氧化碳泄漏的情况给予提醒以及检测,作为一种有效、简单的预防方法,可促使中毒的风险明显降低。
3. 遵循安全使用规范
严格根据安全规范以及使用说明完成燃气设备的使用,避免在未通风的房间、帐篷、车库等封闭的空间内长时间使用燃气设备或者煤气。
4. 提高安全意识
重视一氧化碳中毒的科普教育,促使公众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对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方法、急救措施以及症状进行了解,有助于大家在紧急的情况下给予应对。
总而言之,一氧化碳中毒对人体健康会产生极大的威胁,采取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治疗、科学的预防干预手段,能促使其危害明显降低。急诊科医生在对中毒患者进行处理时应该及时的通过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为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提供保障。广大公众也需要将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对一氧化碳中毒的出现给予积极预防,为自身和家人的健康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