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7日

第A01版:

惠农政策扶持、机械数量大增、土地集约化加持……机收的钱难挣了

麦客欲败走“麦”城?

■ 记者 王陈陈 李雷鸣

本报讯 小满过后,淮北大地一片金黄,246.06万亩小麦成熟在即。然而,在这金色季节里,我市的机收麦客们却面临欲败走“麦”城的境地:机收的钱越来越难挣了,咋办?

5月23日至25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个乡镇发现,为能及时收割自家小麦,过去频繁出现的农民“截机”现象,现鲜有发生,麦客生意大不如前。

记者在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1998年到2008年,麦客供小于求,处于“出门就挣钱”的黄金期。2008年全市办理跨区作业证1700多张,而今年仅办理700多张,呈逐年下降趋势。

我国自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不断加大惠农政策扶持力度,此举促进了传统农业机械数量大幅增长,也加速了其迭代升级和作业效率提高。2006年至2024年,我市从拥有联合收割机4771台,发展到现有大型高性能机械近7000台,完全能够满足本地麦收需求。

“土地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专业力量的介入等,也是机收麦客作业市场萎缩的重要原因。”市农业机械化中心主任刘培说。

“总共就这些地,跟一碗水一样,一个人能喝上,大家都去喝就难了。”有30年麦客经历的五沟镇邵长营村村民张得红无奈地说。正在杭州经商的该村村民邵长阳,前两年想通过当麦客大挣一把,没想到两台联合收割机“生不逢时”,没赚到啥钱,最终以“二手货”转让了。

在四铺镇道口村,记者看到村民李七龙正忙着全面检修自家联合收割机。他说,随着各地农机数量的激增,跨区作业的需求已大幅下降。“这个行业的前景并不乐观。”五沟镇邵长营村村民张广军产生了放弃当麦客的打算。

而有些麦客已经找到了出路。谢好学是濉溪县百善支农合作社的社长,曾在机收麦客行业中摸爬滚打多年。当感到这个行业开始走下坡路时,2008年他果断转型,成立了集农机销售、设备维修保养等于一体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如今,他的合作社已经吸纳135名社员,拥有200多台套农机设备,通过组织化、规模化的服务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农事服务。

刘培表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兴起为机收麦客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传统意义上的机收麦客正围绕农业产业链,由一个作业环节逐步向多个作业环节发展,同时更加注重每个环节的精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服务。传统机收麦客的“转型升级”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农业生产力正向“新质”蜕变。

2024-05-27 王陈陈 李雷鸣 惠农政策扶持、机械数量大增、土地集约化加持……机收的钱难挣了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63986.html 1 3 麦客欲败走“麦”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