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医院麻醉科 虞文良
一般人对麻醉总有着各种各样的疑问,做手术打麻醉,是全麻还是半麻?再加上关于全麻的种种传闻,又让全麻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全麻过后会变傻吗?记忆力真会下降吗?半麻是不是比全麻更安全?众所周知,麻醉能让患者在没有痛感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失去意识、感觉和运动能力,从而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和无痛,那是不是每次手术都要全麻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全麻的小知识,一起来正确认识全麻吧。
什么是全麻?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通俗地说,就是麻醉医生使用药物让患者入睡,使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既感觉不到一丝疼痛又没有任何记忆的一种麻醉方式,对于患者而言,手术过程这段时间的记忆相当于被“偷走了”。
全身麻醉一般分为静脉全身麻醉,吸入全身麻醉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通过药物使手术患者无痛、镇静和肌肉松弛。全身麻醉的适应症非常广泛,从头部到足部手术,总的来说几乎所有手术都可以做全身麻醉,除非是患者有些严重的合并症,术前控制不良的可能会暂停或是经过治疗之后,再进行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有风险吗?
全身麻醉风险与患者年龄、全身状况、基础疾病、手术部位、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操作有关,急诊手术或术前病情危重,全麻风险增大。全麻前需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具体风险包括,药物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药物损害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术中可能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肺不张、肺水肿、肺栓塞,术后可能造成肺部感染,甚至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全麻不良操作可造成血气胸、神经损伤、牙齿损伤、呼吸道梗阻和循环功能障碍等。在手术麻醉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种麻醉药,各种用药都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特别是有些药物,会对病人产生一些严重的过敏反应,或者是一些恶心、呕吐的副作用。手术前的身体条件也会相应地引发麻醉风险,尤其是合并有心、脑、肺、肝、肾等疾病的患者,将增加麻醉处理的难度,因麻醉药物恰恰又会对人体的心脏产生抑制作用,如此一来麻醉药物的应用增加心脏的风险,手术中病人就很容易出现心脏衰竭、心脏停跳等危险现象。麻醉医生的操作部位与人体重要器官如脊髓、心脏、气道等较为接近,稍有差池或损伤,就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如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时候,有可能会造成气胸、血胸等并发症。随着医学发展、全麻技术提高、医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新设备和药物用于临床,全麻的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已大大降低,现在的全麻较为安全,患者不必有太大顾虑。
全身麻醉的实施过程是什么?
术前麻醉医生会进行术前访视,询问身体的基本状况,如“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有没有长期服用的药物,对什么东西过敏?”“平时运动情况如何?”等,以评估进行麻醉和手术时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制定最合适的麻醉方案。
术中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监护,以便在术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再次确认身份信息、手术部位无误后,麻醉医生开始实施麻醉。随着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或吸入等方式进入体内,患者开始由清醒慢慢转入酣畅的睡眠,也就是麻醉状态。进入麻醉状态以后,麻醉医生会使用喉镜,经口腔或鼻腔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或使用喉罩,用麻醉机帮助呼吸,确保术中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当然,整个过程都不会有任何感觉。接下来,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将全程守护在身旁,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手术刺激大小及患者身体状况随时调节麻醉药物剂量、液体输注、稳定生命体征。除此之外,麻醉医生还必须应对术中的一切特殊情况,比如术中出血较多时,麻醉医生会及时给予补液,必要时进行输血;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麻醉医生也必须立即查找过敏原,并实施抢救维持生命稳定。
术后,麻醉医生将停止麻醉药输注,将患者送到麻醉恢复室慢慢苏醒。当患者体内的麻醉药物已代谢将尽,开始慢慢恢复自己的呼吸,意识逐渐恢复,肢体也渐渐恢复力气。麻醉医生及护士呼唤名字,患者能听到并睁开眼睛,并配合医生指令将口中的气管导管拔出。此后,还需要接受一定时间的吸氧和观察,待麻醉医生评估后是否符合离手术室标准,才能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接受后续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