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黄旭
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农业面源污染得到逐步管控,农村土壤质量持续好转,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升改善。
推进种植业污染防治。编制印发《淮北市农药减量化问题专项整治方案》《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等指导文件,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扎实推进农药减量化行动,我市农药使用量已连续6年负增长。
推进养殖业污染防治。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推广“雨污分流+粪物沼气发电+沼渣沼液还田”减排模式,以及“猪+沼+菜”“猪+沼+林”等生态种养模式,推广“牛床回填”技术和选用第三方机构对中小养殖场提供粪污收储运、集中处理、生产有机肥等有偿服务。
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出台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意见,探索培育企业、乡镇、村三级回收网络,试点建立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贮存—转运—处理”体系。目前全市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点)748个,储存站点22个,全市农膜使用量1283.42吨,覆膜面积65785亩,回收处置1070.45吨,农膜回收率83.4%、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83.7%,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聚焦“减量增效”,大力推广肥料高效施用技术,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2022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477.85万亩次,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4%以上;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2022年我市化肥农药施用量持续下降,化肥利用率41.5%、农药利用率41.8%,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