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邹晨光
通讯员 杨冰洋 张艳
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车辆段火车维修工郑海,18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安全检车1万余辆,共发现处理各类故障车6000余辆,被大家称为保障矿区铁路运输安全的“车辆医生”。
每天早晨,都能在修车车间看见郑海头戴安全帽,对车辆进行安全预检和验收。“车辆在线运行时间久了会‘生病’,我就是给车辆‘看病’的。”郑海告诉记者,新区计划全年维修车辆610辆,其中大修车80辆。为确保全年任务保质保量完成,他们利用设备黄金维修季节赶进度。
高大宽敞的修车车间里焊花飞舞、机器轰鸣。在一条深1米多的沟槽上,停放着待检车辆,郑海熟练地操作着车钩高度检查尺,认真测量车钩高度。他左手拿着手电筒,右手执着检车锤,开始了车辆的整体检查。
“车辆彻底检查一遍,需12分钟左右。每辆车从预检、中间检查,到验收至少检查3遍。”郑海一边检查,一边向记者介绍。只见他时而弓步、时而探身、时而仰望,熟练地挥舞着手中的检车锤,不时地敲敲打打。手电筒的光扫过各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造成车辆异常的安全隐患。
今年是郑海在修车车间工作的第18个年头。刚参加工作时,郑海不知检修工作从哪开始下手。“我是党员,不能被这点困难击倒。”每次遇到困难,他都这样激励自己。带着这股韧劲儿,郑海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研究车辆的构造和零部件上。钻地沟、爬车厢,判断故障现象、记录处理流程……厚厚的笔记本上,写满了他成长的点滴。
车辆的安全运行是保障,决定着运能作用的发挥。“负责任、把关严,对工作精益求精”——这是同事对他的评价,也是他多年来工作未发生一例差错的秘诀。
他总结出“搭脉、扣声、问诊”工作法,精确度高、实用性强,深受同事喜爱。“这口诀我们都背熟了,‘手摸风管,判断是否腐蚀、漏风;敲击踏面,确认缓解是否正常;发生故障时,及时询问、分析原因,为后续检修作业提供技术支持。’”同事蒋勇说。
“我们经常一起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郑海指着KF60自翻车倾翻缸分解专用吊具说,“这个‘五小’创新成果,就是团队想出来的点子。”
在自翻车解体倾翻缸时,因倾翻缸体积及重量太大、无专用工具可使,让不少职工如临大敌。郑海思来想去,和同事共同发明了一款自翻车倾翻缸分解专用吊具,极大降低了工作量,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他在铁运处十大工种技术比武中荣获火车维修工第一名,并获得集团2023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在谈到日后工作创新建议时,郑海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车辆轮轴检修线能够早日落地,实现轮轴检修管理机械化。
谈话间,一批车辆完成安全验收,恢复到良好的使用状态,在机车动力牵引下,缓缓出库,再次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