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5日

第A07版:

“爱心妈妈”筑梦学子成长

——记濉溪县陈集中心学校教师秦雨蕾

■ 首席记者 肖干

通讯员 范胜明 沈兴梅

步履匆匆,不忘来时路;立德树人,不负赤子心。

8年前,她从80公里外的县城,来到偏远的农村学校任教。8年来,她用心对待工作,用情对待学生,一心扑在教书育人和关爱留守儿童上,赢得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她,就是濉溪县陈集中心学校大桥小学教师秦雨蕾。

扎根村小勤耕不辍

2015年8月,秦雨蕾通过公开招考,成为一名基层一线的人民教师。她坚守初心、扎根村小,勤耕不辍、无怨无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

“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这是秦雨蕾备课本扉页上写下的一行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扎根教学一线,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在教学中,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创新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灵魂,把改革和发展作为班级管理的主旋律,通过集体备课、课堂研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教研效率,推动新课程改革实践。

留守儿童王耀,是秦雨蕾从一年级带到五年级的学生。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他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出现严重的问题。刚开始,秦雨蕾和他爷爷奶奶沟通,效果甚微。于是就和他的妈妈联系,希望她不要再外出打工,而是能留在家里照顾孩子。通过无数次的沟通、家访,王耀的妈妈终于同意了。而今,王耀不仅乐观开朗、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表现都有了很大提升。

2022年,李梓贤从外校转来大桥小学,刚开始表现还不错,无论上课听讲、完成作业还是和同学们相处都很好。可是一学期过去,秦雨蕾发现他渐渐有了变化,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完成,和同学们发生一点矛盾就控制不住情绪。通过多次沟通,也没有找到原因。于是,秦雨蕾就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原来李梓贤是离异家庭,母亲的离开对他影响特别大。找到原因之后,秦雨蕾就慢慢地开导他,在学校会让他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用“课堂小明星”“劳动之星”等予以表扬,让他感到老师和同学都在关心他。李梓贤的心态渐渐有所改变,现在不仅学习积极性高涨,性格也非常活泼。

马小雨是个不幸的孩子,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留下她们姐弟三人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为了让她得到关怀,秦雨蕾经常送她一些发卡等礼物,如果学习有进步就会送个娃娃作为奖励。在爱心的呵护下,马小雨如同得到了母爱,每次见到秦雨蕾都会笑嘻嘻地说上几句心里话,树立了面对学习、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秦雨蕾班里有一名女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曾经沉迷于玩手机、化妆、讲吃穿,与父亲的关系非常紧张。针对这种情况,秦雨蕾循循善诱,以“爱心妈妈”的身份,多次耐心与这名女生谈心。一段时间后,女生在学习和行为上有了显著的改变,学习成绩由原来班里的倒数,一跃成为前三名。

以爱之名延伸德育

2023年冬至那天,秦雨蕾邀请5名留守儿童,走进自家小厨房。有的切菜,有的拌馅,有的擀皮,有的包饺子,忙得不亦乐乎。经过1个多小时的忙碌,一碗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饺子出锅了。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成就感、幸福感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

近年来,秦雨蕾通过教育引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等方式,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讲故事、做游戏、手工制作、集体诵读、亲近自然等一系列活动,努力让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心有人护、身有人爱、难有人帮的温暖环境中。

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秦雨蕾因势利导,以“爱”为贯穿点,形成良好的班风。她还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并适时开展文体活动。在秦雨蕾的努力下,班级管理井井有条,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强,深受家长和学校的好评。

家校合作是孩子成长的双翼。大桥小学校长王秀娟介绍,秦雨蕾面对家长总是以平等、耐心的态度沟通,共同守护学生健康成长。她带的四年级在纪律、卫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很好,学生们都呈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她还荣获濉溪县“骨干教师”、县数学公开课一等奖,所带班级获评淮北市“先进班集体”,广受好评。(文中留守儿童均为化名)

2024-01-05 肖干 ——记濉溪县陈集中心学校教师秦雨蕾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54171.html 1 3 “爱心妈妈”筑梦学子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