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冯冬梅 通讯员 柳兆明
本报讯 6月9日上午,随着最后一垄小麦收割完成,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六和社区夏收接近尾声。与此同时,在刚刚收割好的麦田中,种植大户正忙着施肥为夏种做准备。据杜集区农水局农技中心介绍,截至6月9日,全区11.56万亩小麦已收割完毕,“三夏”工作重点已转入夏种,全区夏种工作已全面铺开。
为做好小麦抢收工作,杜集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深入田间地头,靠前指挥。5月18日,区农水局专门制定印发《杜集区2023年小麦抢收工作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主力军作用,加快抢收进度,提升机收质量。“三夏”期间,全区计划投入联合收割机260多台,机收水平稳定在99%以上,7天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全区小麦抢收任务。
全区及早部署,充分做好小麦抢收准备工作。各镇(街道、开发区)因地制宜,根据小麦种植面积、机具分布等情况,制定具体小麦抢收工作方案。全面摸排调查辖区小麦收获市场信息,分村核实,准备充足机械,精准掌握本地收割机数量。同时,及早与相关地区协调引进机具,确保麦收机械需求。杜集区还动员和指导机手提前对作业机械进行检修和调试,备足易损件、零配件等,保障机具以良好状态投入作业。农机技术人员、一线农机土专家、农机生产企业技术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场院,利用网络与媒体等开展技术咨询和答疑。加强机手操作技能、安全生产、机收减损等内容培训,保障小麦机收作业秩序和质量。开展作业对接,引导小麦收获供需双方开展订单服务,发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烘干中心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优势,帮助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与种植户牵线搭桥,推广订单作业、托管服务和“一条龙”作业等服务方式,实现“人、机、地”结合,努力提高小麦抢收工作组织化程度。杜集区还制定了《2023年杜集区小麦抢收应急预案》,各镇(街道、开发区)结合实际完善应急措施,提高应急抢收能力,全区成立6个应急机收服务队,每镇(街道、开发区)各一个。
与往年陆续开镰不同,今年受天气影响,全区小麦开镰时间较为集中。6月5日,市委常委、杜集区委书记姜颖先后深入北山村、梧桐村、学田村、沈集村等地调研,现场了解小麦机收、禁烧和播种情况,并与农技人员、农户农机手和禁烧值班人员交流,了解小麦收获、产量及受损情况。要求组织志愿服务帮助特殊群体,确保不漏一家不留一田。调度机械全面铺开,掀起抢收抢种高潮。并要协调烘干设备,随时满足小麦烘干需求。各镇办积极组织退役军人、青年志愿者等组织志愿服务队,积极帮助特殊群众完成抢收任务。目前,全区已完成夏种近9万亩,其中引导农民完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6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