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从2014年起,国家连续实施两个三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和《“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坚持促进公平、实现共享,让每一名残疾儿童青少年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坚持尊重差异、多元融合,让残疾儿童青少年和普通儿童青少年共同成长进步;促进残疾儿童青少年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努力使残疾儿童青少年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
■ 通讯员 张大伟
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于1989年,建校初期为淮北市聋哑学校,是一所单一九年一贯制听障学校,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所为听障、智障及孤独症儿童少年提供从学前康复到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新格局。学校现有教学班14个,逐步形成了涵盖培智学前康复、九年义务教育及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特殊教育新体系。在校就读听障、智障、孤独症学生共21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44人,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30人,二级教师6人,工勤人员2人,与建校之初相比,近十年学校呈跨越式发展。
实施三期提升计划
突出特教内涵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特殊教育国家提升计划的实施,政府对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特殊教育学校生均经费提高到6000元/人。
学校建有心理咨询室、多感官训练室、律动室、蒙氏教室、录播室、运动康复功能教室、语言训练室、陶艺教室、书法教室、洗车技能房、烘焙室、面点室、风雨操场、劳动实践等。2022年政府又投入100多万元对校园绿化、室内体育馆、校园监控等进行升级改造,添置了智慧黑板,更换了云机房设备等。学校校园恬静,设施功能齐全,优美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运动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特殊教育学校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位,为残疾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为残疾家庭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办学成果显著。学校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安徽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安徽省教育教学研究先进集体”“安徽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安徽省第六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十佳优秀阅读推广案例’”“全市教育先进单位”“淮北市三八红旗先进集体”“淮北市十佳美好校园”“淮北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还被聘为淮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实习基地。
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本着“融入主流社会,共享美丽人生”的宗旨,针对残疾学生特点,以运动康复、艺术体育、职业技能等为抓手,全面开展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在特色课程、艺体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三个方面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亮点凸显、特色发展”的办学新路。
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丰富艺体活动内容。学校组织专家对新课程标准进行充分解读,切实把握新课标的实质与内涵,对智障课程进行了微调,坚持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开展艺术、体育课程,每周利用课外活动和个性化大课间时间,分别在两部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课程。听障部开设剪纸、立体丝带绣、陶艺、书画和律动等艺术课程;智障部则开设了绘本教学、香烫画等课程;体育课程在常规体育课的基础上,选拔听障学生成立学校羽毛球队、跳绳队等,并在残奥会、全市中小学生跳绳比赛等赛事中获得可喜的成绩。安徽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艺术作品、实践工作坊评选中,学校香烫画工作坊、纸浆画工作坊获二等奖;丝带绣工作坊和陶艺工作坊获三等奖。充分展现了我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师专业培育,桂花虽小犹香。在学校“敬业乐业、专业育人、以爱育爱”的办学理念下,让爱与使命结伴同行,全体教师自学苦练,扬其所长,主动承担体艺素质课程,书法、美工、绘画、立体丝带绣兴趣组,创作出了一批自己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成了扮靓校园的饰品,也成为兄弟特校之间交流互动的使者。2017年“雷锋杯”全国校园剪纸邀请赛中,收获教师作品特等奖1个;学生作品分获一等奖、二等奖各1个。2022年5月,安徽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艺术作品、实践工作坊评选活动,学校有两个工作坊获省二等奖,两个工作坊获省三等奖。2022年8月,学校凭借民族陶艺、民间剪纸、纸浆画三个项目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深耕传统文化沃土,经典浸润校园。市特殊教育学校是安徽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该校以“品读经典 滋养人生 提升素养”这一市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省级优秀阅读案例为依托,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今年世界读书日,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一起诵读《弟子规》《大学》等国学经典,让先贤们的智慧润泽师生心灵。学校高度重视“书香校园”的建设,时刻秉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经典浸润校园”的理念,在读书日前夕,学校进行统一部署,从情怀、人文、时代等角度阐明开展读书日暨诵读经典活动的意义,在倡议、宣传、开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与措施。各班结合学校整体阅读风貌,设计创新,一班一品;亲子互动、师生躬亲践行,使读书日活动落地开花。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通过诵读经典活动的开展,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家长和孩子们开辟了与圣人先贤“对话”的窗口,创设了陶冶情操的殿堂,搭建了重温经典的阶梯,让校园溢满书香,让经典润泽生命。
关注教育教学常规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青蓝工程”——传、帮、带。学校给青年教师配备了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并签订了“师徒结对合同书”。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学“六个一”工程。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听课评课磨课,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教育科研——引、抓、促。本着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的理念,积极鼓励教师投身学科课题研究工作,形成良好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教科研成果显著,2017年至今已有3个省级课题、6个市级课题顺利结题,新立项2个市级课题。积极鼓舞了全体教师投身教学一线、总结教学经验、推广教学成果的积极性和源动力,教学科研蔚然成风。
教育教学——重、练、提。通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精品课等听、评、赛课活动,鼓励教师外塑形象、内练真功,真正为培养教师能力、提升教师素养服务,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整体优化。“重业务、练技能、提素质”教育教学活动蔚然成风。
青年教师在崇德尚学之风的影响下,业务技能获得了不同层次的提升,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崭露头角。2人先后荣获全国特教园丁奖,1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特级教师”荣誉称号;1人荣获“巾帼建功标兵”;1人获评“安徽省优秀少先队大队辅导员”,1人获评“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干部”。2013年以来,在安徽省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6人次先后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2人); 20多篇论文、教学设计获省市级奖项;9名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全省“最美特教教师”演讲比赛中,学校两位教师分别获得了一等奖第二、三名的骄人成绩;已连续开展八届的“品读经典 滋养人生 提升素养”教职工读书交流活动被市教育局授予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对标落实新课程标准
促进学生最大发展
学校根据不同层次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制定出分层教育目标,创设主题实践活动,丰富育人载体,探究铸魂育人策略。通过班主任论坛,交流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引导教师共同参与规范学生行为。通过晨会、班队会、课堂、大课间等可利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每周一重点”常规训练,使学生的言、行、做、学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受到家长的一致赞誉。
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参与社会活动。如参加每年的春秋季社会融入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体育节、残疾人文艺演出等活动。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使学生受到了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爱护环境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艺术特长,学校还每周开展一次“大走班”,继续抓好舞蹈队、绘画、剪纸、书法等一些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积极推进“个性化”大课间活动,教师全员参与,固定监护老师,创新活动内容,通过“一操一活动”的模式打造课间活动“一班一品”。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系列活动。在2022年淮北市第七届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中,学生首次参赛,共有9人获奖; 2022淮北市青少年科技航空航天锦标赛中,学校选派13位学生参赛,分获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融合。为满足学生终生发展需要,学校注重实际,设计适应市场需求,符合残疾学生特点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展生活技能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融合探索,让学生能够学到一技之长,自立于社会。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开设了汽车美容、中式面点和烘焙三个专业,并聘请了专业课老师,系统地为学生教授理论知识和实操课程,为这些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一届职业高中班的学生学成毕业,学校积极和相关企业联系,安排了5名毕业生赴凤凰山食品工业园就业,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