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张锋 任建忠
从一名仪表维修工成长为“安徽工匠”,路有多远?他说:“怀着初心上路,一直走下去,不远。”
快速准确排查、解决各类大型进口阀门的故障,需要多久?他说,“也许是几分钟,可能是好几天,只要有恒心在,不难。”
刘晓铭,中等身材,笑容淳厚。“在化工行业自动化程度较高,各种阀门都是控制温度、流量、压力等的‘命脉’,谁掌握阀门维护谁就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5月5日上午,正在车间里检修阀门的他笑眯着双眼,话语却铿锵有力。
坚守初心,技艺超群的“阀王”
“从小,我就觉得能做一名技术工人,真的很厉害。”刘晓铭说。
1993年8月,刘晓铭很幸运地成为一名仪表钳工。“仪表钳工不但要懂得工艺,还要能修理阀门。”
踏上岗位,他特别羡慕老师傅能将不动作的“病”阀门,在眨眼之间就手到病除。
“我一定要下苦功夫,学好这门修阀的手艺!”暗下决心的刘晓铭,每天第一个来到班组,勤跑生产维修现场,多观察师傅的操作要领,更是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工作中的难点、疑点,晚上挑灯夜战……一点一滴的积累加上勤学不辍,他很快成为华塑公司的技术“尖兵”。
刘晓铭说,一个小小的阀门少则几万元,多则几百万,可马虎不得。
2012年5月,刘晓铭进入华塑公司,很多仪表设备都是进口设备,在老企业中见都没见过。
迎难而上!他每天穿梭于现场把新型的阀门设备记录在笔记上,晚上回去上网搜索该类知识点……经过一年多的钻研打磨,刘晓铭维修阀门技术得到长足的进步,当别人拆装不了的阀门只能蛮干敲打时,他能不费吹灰之力将一人多高的阀门进行拆解,当阀门出现异常情况,别人还一头雾水时,他却能准确查出原因,快速消除故障,自此打响“阀王”的名声。
刘晓铭所在的电仪车间,负责氯碱分公司所有仪器、仪表、阀门的检修维护工作。由于工艺复杂,仅氯碱分公司各类闸阀就有30余种,部分进口阀门受厂家技术壁垒的限制,损坏后必须由厂家维修,每台费用10至100万元不等。不仅成本高,关键时刻影响安全生产,对公司损失很大。
为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刘晓铭利用工余时间琢磨用“土法子”自己修理,打破国外厂家技术垄断。尝到了攻关甜头的他,经常带领工友到废旧物资库房“淘宝”,通过拼接搭凑,让过去躺在废品库里的宝贝重新散发光芒。随着一个个技术难关攻破,刘晓铭维修的范围也逐步扩大,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120余万元。
2017年8月,华塑股份首个以“阀王”名字命名的“刘晓铭工匠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仪表专业人才的孵化基地。
刘晓铭带领团队成员,消除和改造等各类大型进口阀门“疑难杂症”数千台,截至目前,为公司节约设备采购成本950万元。
恪守匠心,攻坚克难的“尖兵”
“处置突发故障,保障了生产安全,是我们的责任。”这是刘晓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9年10月的一天凌晨4点多,PVC一线聚合釜液力变矩器调节阀前减压阀进气管脱落,导致搅拌转速急速下降。如果其他5台釜也存在该类情况而未及时发现,就会触发仪表连锁,不仅釜内价值近30万元的40多吨的料要报废,还有可能造成非正常停车,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刘晓铭带着值班人员对釜下液力变矩器的仪控设备逐台检查。刚爬上第一台聚合釜检查设备,在用扳手紧固气源时,他突然听到“呲……”的一声,多年练就的现场经验,让他意识到是气源卡扣脱落。
没有思考,刘晓铭便一把抓住瞬间脱落的气源管,随后对在底下监护作业的徒弟喊话:“赶紧递胶带、铁丝!”
当时,强压下的管内冲击力有6公斤,他直到重新把气源管固定卡紧后才松开紧握管道的手。“我生长在农村,从小家庭环境一般,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情,工作中的苦和累都不算啥,只要阀门正常工作,我心里就高兴!”
2021年8月16日上午,电石分公司一台需紧急抢修气动蝶阀,送到“刘晓铭工匠大师工作室”。刘晓铭仔细分析、检测,发现有一侧气缸发生漏气现象。拆开气缸发现密封圈损坏,气缸内壁有锈蚀的地方,造成该阀门气缸内活塞运行阻力过大,导致阀门打不开又关不上的故障。
他立即更换密封圈,细心打磨气缸内壁,重新装配调试,阀门运行正常。现场的电石分公司同事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刘师傅,你这‘阀王’真是名不虚传!”
开拓进取,敢于创新。二期PVC装置是公司重要的项目之一,其中聚合釜卸料阀是PVC装置关键仪表设备。
没想到该阀门安装后反复出现故障。厂家专家查看无果后,要将阀门返回美国工厂处理,至少需要6个月的时间。
临危受命的刘晓铭,向厂家要来卸料阀和聚合釜设备的设计图纸,在聚合釜爬上爬下核对相关技术参数,经过十多个昼夜反复琢磨,最终定下方案。公司根据他提供的参数对五台卸料阀全部重新改造,保障了PVC二期的施工进度和后期的稳定生产,为公司增收效益1000多万元。
坚持恒心,肩负传承的“良师”
“术有专攻。你只要踏实努力,任何一个平凡的岗位,你都能绽放出光彩!”刘晓铭带徒弟,严格又认真。
匠心传承育匠人。依托工作室,刘晓铭开班授课、培训练兵,以现场授课讲解、面对面解答提问、手把手动手拆解设备的形式代替纯理论培训,以往藏在阀门“肚子”里的内部构件拆卸后直观映入眼帘,让在场的员工轻松记忆。
在培训时,他将绝技绝活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先后编写绝技绝活和故障处理案例60余篇,编制培训教材《华塑股份工匠大师工匠故障处理案例和绝技绝活汇编》。相继带出13名徒弟,现都已成为华塑公司的技术骨干。
“看着徒弟们个个出类拔萃,独当一面,我的心里就感觉比喝了蜜还甜。”刘晓铭的笑容里满是骄傲。
30年来,刘晓铭的幸福都在阀门上。他的发明成果《一种电石材料生产尾气的压滤净化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性发明专利证书;“刘晓铭工匠大师工作室”被安徽省能源化学地质产业工会评为行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日前,他光荣地当选为“安徽工匠”。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在刘晓铭看来,工匠代表的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对从事的工作和手中的产品负责任的态度。“承匠人之心,传育技之道。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带好徒弟们,让他们坚守‘敬业、专注、创新、传承、卓越’的工匠精神,继续发扬创新和严谨的作风,努力让每台设备在生产中展现它们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