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肖干 通讯员 郑言
本报讯 重大项目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今年以来,我市聚力项目攻坚,对全市379个重点项目实行“红黄绿”三灯预警管理,督促项目应开尽开、快上加快,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实效。今年一季度,全市省级A类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29.8%,居全省第6位;开工率56.1%,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参加省集中开工的20个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居全省第1位。
统一亮灯,压实责任。我市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探索建立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亮灯督办机制,规范亮灯规则、提醒对象及项目范围,明确发改委、投资促进中心、督查办等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启用重点项目闭环管理系统,全市27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70个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39个一季度省市集中开工项目全部纳入系统、统一亮灯,确保压力层层传导、责任步步压实。
实时管灯,分类施策。每月初,市发改委会同市统计局审核项目单位报送进度,对各项目进行“亮灯”管理。针对严重滞后、与原定计划差距较大的项目亮起“红灯”予以警告,建立“日跟进、周调度、月通报”督导方式,由分管市领导调度协调,倒逼重点项目责任单位拿实招、见实效。针对进度缓慢、未达序时要求的项目亮起“黄灯”进行提醒,由行业主管部门会同项目责任单位,综合研判影响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和不利因素,制定落实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针对项目前期要素办理快、动工快、建设快的项目亮起“绿灯”精准指引,实行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工作专班调度机制,开展全周期逐环节细致排查,提前清除可能出现的建设“梗阻”,助力项目驶入“快车道”。
及时转灯,激活潜能。我市持续优化“一个平台统筹”机制,将重点项目信息打包“搬”进闭环管理APP手机端,县区政府、高新区以及市直项目单位负责人等,通过手机就能查看项目进展,实现实时监督、实时调度,助推项目建设“大提速”,“红黄灯”加速转“绿灯”。建立预警机制以来,5个“红灯”项目、22个“黄灯”项目均转为“绿灯”。其中,相山区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因前期工作推进较慢,2月份未如期开工,3月初被亮“黄灯”提醒后,分管副市长迅速召集行业主管部门,与施工单位召开工作调度会,组成攻坚工作队,3月28日开始进场施工,该项目也及时转为“绿灯”。引导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作为,充分激活发展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