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企业有活力,经济有动力。撑起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是观察高质量发展的一扇窗口。
近日,记者走访全国多地,进企业、下车间、走码头,聆听一个个企业迎难而上、危中寻机、向新而行的故事。它们是无数中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经济的暖意、信心与力量。
从“1微秒测试”和“一根丝突破”看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对企业来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1微秒能做什么?
走进武汉光谷一栋不起眼的办公楼,记者见到这样一幕:机械臂将光芯片逐个抓取,放到测试机上,在1微秒内就可以完成光芯片接入测试电源和功率测试。
就在十几年前,这种检测只能依赖国外设备。完成这一突破的是武汉普赛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创立时只有几个人,如今已成长为产品覆盖国内80%以上光通信企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
“我们就不能自己研发生产吗?”带着这个疑问,普赛斯电子总经理周鹏2010年走上创业之路。研发薄弱就到处“招兵买马”,向高校“取经”;设备不稳定就不舍昼夜、反复调试;为了优化技术不断试错……
凭着不服输的劲儿,2011年公司初代产品成功落地,价格相比国外设备大幅降低,但效率提高5倍,不少企业找上门来订购。
“看准方向,不计得失,舍得投入,再难也不放弃。”周鹏这样总结成长“秘诀”。
“我们坚信,做创新的‘加法’,才能做好企业发展的‘乘法’。”周鹏说,公司研发投入近年来年均增长超20%,近300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超50%。“高研发投入带来高增长回报,预计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约50%。”
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提出“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创新无止境,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不能把‘无人区’当成‘舒适区’,必须坚定不移走自主研发之路,在深耕主业的基础上找到容量更大的新赛道。”周鹏说,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快速崛起,检测需求大幅增加,企业正抓住产业链国产替代的黄金时期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多地走访调研,一路“新”风扑面。
记者发现,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从而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已成为当前众多民营企业的高度共识。
长三角腹地、东太湖之滨,江苏省最南端的苏州市吴江区,一家企业年产的光纤预制棒达2500吨,全部拉成光纤丝可绕地球赤道2000圈。
走进亨通集团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光纤预制棒智能制造基地,能看到长达6米、直径200毫米的光纤预制棒。这根亨通集团自主研发的超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可连续拉丝6天,拉出的“一根丝”总长度达1.5万公里。
光纤预制棒,光通信产业的核心技术,一度被国外垄断,自主研发是唯一出路。
没有外援,没有现成的研发路线和图纸工艺,亨通研发团队鏖战120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成功将光通信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从白手起家创办乡镇企业,到在光纤通信等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从行业跟跑、并跑到世界领跑,亨通集团董事长崔根良坦言:“靠的就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永无止境的自主创新。”
笃定“污染环境的产品坚决不做”,企业持续向研发生产绿色光棒迈进,新一代绿色光纤材料实现颠覆性创新。如今,亨通光纤产品已覆盖全球市场的15%、国内市场的四分之一。
创新引领,向“绿”而行。亨通集团的转型升级之路是民营企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的生动缩影。
谈及未来,崔根良满怀信心。“身处颠覆式创新时代,我们只有主动识变、积极应变、创新求变,方能百战不殆。”他说,亨通将继续深耕光纤通信、电力能源等主赛道,聚焦海洋能源、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新赛道,以引领行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书写创新故事,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将不断汇聚。
从“厚积薄发”和“主动出击”看转型新机遇
民营企业始终活跃在市场最前线。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在高质量发展大潮中,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走进位于山西清徐的美锦华盛化工园,几乎看不到工人、闻不到异味,但能感受到园区中的忙碌气息。
很难想象,这是传统能源企业美锦能源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这家从1981年以汽车运输大队创业起步的传统煤化工企业,目前已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商之一。但面对行业周期的反复冲击、面对绿色发展的时代趋势,美锦能源主动选择转型升级。
可传统能源企业要如何才能完成华丽转身?
早在10年前,美锦能源就开始尝试跨界转型,几经尝试之后,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还是将目光投到了自己最熟悉的煤焦等传统能源上。
“焦炉煤气制氢是目前大规模、低成本获得氢气最可行的途径之一,氢能重卡商业化大规模推广最佳的应用场景还要回到传统能源领域,形成产业闭环。”姚锦龙说,按美锦能源每年近千万吨焦炭产能计算,可从焦炉煤气中提取氢气9.6万吨,预计减碳109.5万吨。
投资发展氢能及其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闭环创新生态链——姚锦龙边思考边摸索一条能源转型新路子。
2016年,企业选择将氢能作为转型突破口。“我们要把先天优势做成持续优势。”姚锦龙说,做好节能减排的“减法”,并依托主业优势做开辟清洁能源的“加法”,完成绿色发展转型。
如今,美锦能源定下新目标:希望协同产业链企业共同发展,向发展更多绿色氢能挺进。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转型升级既有多年积累的厚积薄发,也有把握大势的主动出击。
走进传化集团展厅入口,可以看到企业发展起源的标志——一口大缸和一辆自行车。靠着这两样东西,20世纪80年代末,传化从一个做液体肥皂的简陋家庭小作坊起步。
再往里走,能看到用于光伏新能源领域的产品、线下线上结合的货运网模型、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农业生物科技新成果、聚焦生命科技企业的传化科技城沙盘……37年来,从家庭小作坊,到横跨物流、化工、农业等多个板块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多元化的产业版图清晰记录着传化集团今非昔比的变化。
看似是毫不相关的跨界发展,实则是立足于优势主业的开枝散叶。
“行业的痛点就是我们的创新原点。”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与记者分享企业每一次转型升级的经历。
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徐冠巨发现了物流痛点。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统一标准?怎样让物流不仅服务自己,也为更多制造业企业服务?传化公路港模式应运而生,企业也由此“闯”入物流领域。
如今,把握推进共同富裕大势,传化在杭州浦阳加快建设“传化和美乡村”示范点,实践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以企业驱动乡村振兴创新模式。
在钱塘江南岸,正在加快建设的传化科技城里,已有100余家生命科学类企业落地生根,瞄准新产业,传化的实业版图不断做大。
“创新的事情需要提前十年想,提前五年做。”徐冠巨说,传化布局了赖以生存的“吃饭业务”,开拓了发展业务,也播种了未来业务。
尽管今年以来传化集团面临不小的市场压力,但得益于科技创新支撑,纺织化学品、稀土顺丁橡胶等业务的营收实现稳步增长。
“路被堵了并不可怕,应对变局当中机会也会有很多。我们要稳住今天,找准问题,谋划未来。”徐冠巨说。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在转型升级中踏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转身国内市场”和“开拓海外市场”看双循环新天地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能进能出,可内可外,立足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企业就能找到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模具,被称为“工业之母”,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到飞机、汽车,小到手机、手表的生产都离不开它。
位于浙江宁波北仑的中小微企业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正是一家生产汽车压铸模具的“小巨人”企业。
走进臻至模具新的生产车间,忙碌劲儿扑面而来。机器轰鸣,近3米高的大型联动设备有序运作,一套150吨的超大型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模具正在加紧组装。
“这是目前国内新能源车企订购的最大一体化压铸模具,5月下旬要交付,我们在加班加点赶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金荣告诉记者,一季度,大量车企、主机厂、大型压铸厂纷纷前来调研并下单。
忙碌的背后并非没有隐忧。“去年我们坐在厂里等订单上门就行了,今年我们要努力寻找新订单。”周金荣坦言,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二季度海外订单下滑明显,让企业压力不小。
把握市场脉搏,及时调整经营方向,是民营企业应对挑战、敢闯敢拼的必备能力。
转变思维、调整策略、加快布局……在开拓国内市场中,臻至抓住了新机遇: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加快车身轻量化改造进程,车身一体化压铸模具成为趋势。
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今年一季度产销量更是保持了快速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行业前景,让更多臻至模具这样的原先以外贸为主的企业大胆尝试、主动拥抱国内市场。
“二季度,国内订单占比首次超过海外订单,市场增长强劲,我们对实现今年4亿元的订单目标信心倍增。”周金荣说。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一些外向型企业不断加快深耕国内市场,一些企业也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
“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90.38亿元,同比增长82.91%;实现归母净利润98.22亿元,同比增长557.97%。”
宁德时代的首季成绩单十分亮眼。营收和利润大涨的背后,有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厚植多年的优势,也有“走出去”的战略开拓。
今年年初,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将在密歇根州马歇尔市投资35亿美元建一座电池工厂,宁德时代则提供电池专利技术许可、筹建及运营服务。
“这种方式开创了宁德时代海外战略的全新路径,也展现了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自信与实力。”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说。
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在欧洲市场的份额达31%,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达16%,在海外的市场份额还在持续提升。
这个2011年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100万元的企业,不到12年时间就成长为动力电池标杆,连续6年动力电池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势,宁德时代2015年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要与国际一流新能源企业同台较量,就必须越跑越快。德国、匈牙利、印尼、美国……宁德时代开始频频走出国门,在海外设立工厂或对客户提供技术许可。
如今,宁德时代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宣布将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绿色红利’将再塑我国经济的基础性优势,让‘中国制造’再次站到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上。”曾毓群兴奋地说。
和臻至模具、宁德时代一样,大量民营企业正在积极行动,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掌握发展主动权,努力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拓展新空间、展现新作为。
向新而行,“新”潮澎湃。更多民营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正在上演,给人信心,也给人启示,为经济持续回暖向好注入强劲力量。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