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黄顺 通讯员 丁海坡
淮北与徐州距离很近。高铁半 小时、火车1小时、汽车1小时。
淮北与徐州底蕴很像。两汉文化可寻根溯源,亦灿烂辉煌;淮海战役共下“一盘棋”,同推一辆“小推车”。
淮北与徐州气质趋同,同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同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等战略叠加区域……
“天生一对”的淮北与徐州联系密切。从2018年首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召开,到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再到2021年《两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淮北市结对合作帮扶协议》、2023年两市党政代表团互访,在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道路上,两市手牵得更紧、心贴得更近。
创新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推动产业联动发展是淮北、徐州两市结对合作帮扶的重中之重。
我市充分借鉴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园区共建合作经验,加强与徐州市对接,杜集区和徐州经开区共建徐州—淮北(段园)产业合作园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于2022年12月29日签订框架协议并挂牌。
按照《共建徐淮产业合作园区框架协议》,园区建设将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平等合作、互惠共赢,积极创新、深化改革,突出特色、全面推进”原则,全面开展战略合作,力争打造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产业合作园区新样板。
据市发改委长三角办负责人介绍,目前杜集区已编制完成产业合作园区重点项目库,共34个项目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国家重大项目库,总投约110.5亿元。
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省际道路连通工程、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2个项目已经上报争取2023年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央预算内资金。
两市还着力推动下辖县区、园区交流合作,2021年9月杜集区与徐州铜山区,2022年1月烈山区与徐州经济开发区、杜集经济开发区与江苏贾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2年3月濉芜现代产业园与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先后分别签订合作共建战略框架协议。
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下,实现徐淮产业协同是激发生产活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淮北市着力推动“五群十链”产业和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深度融合,持续深化重点企业合作,共同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徐州重大产业合作项目落地淮北。
淮北锂电池、电子元器件、氢能源等产业链与徐州新能源产业有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效能。为此,淮北充分发挥机械加工、精密智造良好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嵌入徐州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等产业链条。
据市投资促进中心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市共签约投资50亿元的金派克、投资20亿元的5GW光伏组件、投资12亿元的昇润等徐州籍招商引资项目40个,已开工建设项目31个,总投资132.2亿元。淮北自贸区联动创新区2022年4月获批,与徐州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实现协同发展。
2022年8月成功举办徐淮资本市场对接交流论坛暨淮北市企业上市培训会,共同推进两市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我市与徐州等市共同成立了20亿元规模的淮海经济区投资基金,安徽百甲科技当年即获得5000万元投资基金支持。
与中国矿大科技园达成共识,加快推进组建运营市科创中心孵化器,与江苏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达成共识,在市科创中心选址建设淮北市分中心。淮北矿业集团和中国矿业大学联合推广应用地面钻孔注浆充填减损开采与固废利用技术,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一等奖。
从相“加”迈向相“融”,努力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是淮北与徐州深度融合的方向与路径。就像市委书记覃卫国在主持两市座谈会时所说,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淮北将心怀“国之大者”,在产业协作、基础设施连通、民生共享、创新合作机制等方面持续加力,与徐州一起共同推动两市结对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