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4日

第A01版:

基层治理“微单元” 如何实现“1+1>2”?

■ 安徽日报记者 丁贤飞

通讯员 王飞虎

充电难、停车难、毁绿种菜、电梯加装争论……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小区业主、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矛盾纠纷不时出现,有的问题单靠物业公司解决不了,靠社区管不过来。

为了办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2022年以来,淮北市划小基层治理单元,以社区网格为基本单位,推行“1个网格党组织+1个红色业主委员会”工作模式,取得“1+1>2”的治理效果。

整合力量

推动共治共建共享

“接下来,我们支部和业委会将协调城管局、物管中心和相关单位,在小区施划车位,保证业主车辆有位停放,有序停放。”去年9月,在相山区安康小区网格党支部书记孙力作出承诺3天后,小区就新增了近20个车位,困扰小区业主数年的车位问题得到了解决。

“我们之前也想着解决业主的停车、充电问题,但是不能整合有关单位的力量,迟迟难以推进。现在好了,有了网格党组织,协调起来方便多了。”安康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陈晓伟说。

淮北市围绕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制定出台《关于推行网格“1+1”工作模式 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通知》,创新在基层社区网格内推行“1个网格党组织+1个红色业主委员会”的工作模式。

据了解,网格党组织,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加强对网格治理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和整合资源优势,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服务居民群众、排查信访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及时向社区党组织报告重大事项。红色业主委员会,依法依规监督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服务情况并督促业主遵守规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居民群众,推动共治共建共享。

“我市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形式成立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782个,覆盖率达80.2%。”淮北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选优配强网格党组织成员,一般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吸纳业主委员会成员、物业服务企业、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三官一律”、社区信访专员等各领域党员进入网格党组织共同参与治理。

红色业主委员会由党员业主担任主任,成员中党员比例一般不低于50%;推行网格党组织成员与红色业主委员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鼓励具备业主身份的网格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业主委员会主任;对暂不具备组建业主委员会的小区,协调组建红色物业管理委员会,临时代行业主委员会职责。目前,淮北市共成立红色业主委员会(红色物业管理委员会)290个,成员中有党员865名,占比达52.7%,121名网格党组织负责人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实现“一肩挑”。

定期“联席”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相山区南黎街道桂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时志红的工作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垃圾清运、电动车充电等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是时志红在参加每月召开一次的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网格党组织、红色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五方联席会议上所记录下来的。

“每月一次的联席会议,我们都会联手,一起梳理群众关心反映问题的解决情况,研究一些难题的解决对策,尽量让‘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时志红说。

除了在社区层面建立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网格党组织、红色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五方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外,淮北市还在网格层面建立网格党组织、红色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席会议”工作机制。重大事项由“五方联席会议”进行商定,一般物业服务事项由“三方联席会议”进行协调解决,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在矛盾调处上,淮北市实行限时办结制度,每周集中梳理一次居民需求和问题办结情况,在网格内进行公示,接受居民监督,实现矛盾“格”中办、疑难“格”中解。同时,该市动员“两委”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三官一律”等人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用好用足社区“大党委”、街道“大工委”、“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等平台,推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提升问题调处效果。

在监督评议机制上,网格党组织负责人和红色业主委员会负责人定期向社区党组织述职,同步赋予网格党组织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督管理权,网格党组织定期组织群众对物业服务企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阅卷”。

“我上周刚反映的增加密闭式分类垃圾桶的事情,这就开始动工安装了,为我们的网格党组织解决问题的效率点赞!”滨河花园社区二期18楼栋长王影说。

善于“借力”

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小区治理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不少问题解决起来难度不小,还需要“借力”。

“在面对诸如飞线充电、私搭乱建这类问题时,街道社区网格都没有执法权,单靠我们的力量,难以彻底解决。”西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广说,“但是我们有‘综合执法中心’和‘大工委’‘大党委’成员单位,借助他们的力量,化解了很多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淮北市通过统一在街道建立综合执法中心,同步借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融入城市基层治理的各项工作,推动“看得见、管不着”向“管到底、管到位”转变,解决居民反映的私搭乱建、毁绿种菜、飞线充电等问题。

在职党员作为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当然也少不了他们。

从2014年起,淮北市就开始推广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报到的“双报到”工作模式;2020年起,该市又建立完善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领导干部“三报到”工作机制,并配套出台“一述双评”等管理办法,将驻区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作为考察识别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目前,淮北市75家市直单位、181家县区直单位,467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1.8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主动融入社区、沉到网格、服务群众,在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工作中亮身份、见行动,凝聚起基层治理“新合力”。

2023-02-14 丁贤飞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29614.html 1 3 基层治理“微单元” 如何实现“1+1>2”? /enpproperty-->